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A卷·知识通关练)-【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分层训练AB卷(安徽专用)
安徽 九年级 单元测试 2022-12-26 16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世界现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近代史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 如图是一幅有关近代国际形势的政治漫画《友谊链》,该漫画反映了(     
A.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的勾结与争夺
B.欧洲两大军事集团间日益紧张的战争氛围
C.法西斯的扩张野心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D.二战后冷战思维在欧洲的反映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20世纪初期的地中海地区频发的危机和连年不断的局部战争,预示着大战即将到来。这是以英、德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争夺世界霸权的必然结果。这两大军事集团是指(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B.轴心国集团和反法西斯同盟
C.北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D.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各国工人纷纷支持本国政府参加大战,甚至加班加点生产军需品。但是到了1917年,大规模工人罢工运动却在欧洲爆发,纷纷反对战争。这表明(     
A.战争使欧洲各国生产力下降B.战后和平主义思潮盛行
C.战争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D.资本家对工人剥削加剧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这些热血青年当场被警察逮捕,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进行的暗杀活动并不能动摇帝国主义的统治,却点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与这段话相关的影片是(     
A.《罗马帝国沦亡录》B.《巴黎公社小英雄》
C.《萨拉热窝事件》D.《列宁在十月》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5. 分析下表,最能反映一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国军需品的日生产量(单位:百万吨)
1914年8月1日1914年11月15日1917年某日
协约国同盟国协约国同盟国协约国同盟国
生铁222216255015
132116255816
394331346355851340
A.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浩劫B.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C.两大军事集团实力变化及最终结局D.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6. 1914年—1916年发生的战役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材料旨在强调(     
A.战争的性质B.战争的规模C.战争的残酷D.战争的结果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7. 下列关于一战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大战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②这是一场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
③战争不断扩大,战火燃烧到欧、亚、美三大洲④十月革命的胜利结束了这场帝国主义战争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因为欧洲看起来被削弱、分裂和不堪一击了,所以这些白人不再注定是殖民地的统治者了。从欧洲和西南亚战场返回家乡的殖民地居民根据他们的亲身观察加深了这种印象。”某学者针对一战的影响所下的结论,意在说明一战(     
A.消灭了种族歧视B.终结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C.殖民者的逍遥日子一去不复返了D.有利于被压迫地区民族解放
2022-11-30更新 | 30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模拟(八)历史试题

二、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


材料二:一战爆发时,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反战声微乎其微。各国的民众积极支持战争,英国志愿入伍者簇拥在征兵处……在德国,出征的士兵斗志高昂,妇女们争相向士兵枪管里插入鲜花,运兵车上写着“圣诞节回家”……

——以上材料整理自高中历史选修《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三:炮火把战壕轰得土崩瓦解时,他卧倒在地,冒着汗,做着祈祷:“耶稣基督啊,救我出去吧。请求基督行行好吧。只要您救我一命,您说什么我都干。我相信您,我要告诉世上每一个人,您是唯一至关重要的。请求亲爱的耶稣行行好吧!”

——海明威《在我们的年代里》

材料四:不久他们便发现自己被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折磨。凡尔登战役双方死伤近一百万人。一位战地记者写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

——整理自岳麓书社《世界历史》(九上)


(1)据材料一,概括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特点。
(2)据材料二、三,分别指出人们对战争的态度。并用材料四的史实,概括影响人们态度转变的因素。
(3)以古鉴今,归纳一战给我们今天留下了什么启示?

三、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10. “二十世纪初有两场伟大的革命,一场是中国的辛亥革命,一场是俄国的二月革命,都是应当彪炳史册的。”俄国的二月革命“彪炳史册”在于其(     
A.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B.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D.满足了广大民众的要求
2022-12-19更新 | 391次组卷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11. 1917年3月25日《申报》刊文报道:“十六日夜间,(哈尔滨)各界俄人皆手执国旗,由军乐队率领沿街欢呼呜啦,并拍电俄京祝贺。十七日,租界内满街悬旗,俄人皆彼此道贺。”“俄人”庆贺的是(     
A.农奴制度的废除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十月革命的胜利D.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2022-10-09更新 | 205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于都县宽田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12. “工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夺取枪支弹药,筑起街垒,与反动军警展开战斗。在工人们的宣传感召下,有数万名士兵公开站到革命的一边。他们同起义工人一起,占领了沙皇的巢穴冬宫和政府各部,逮捕了沙皇的大臣和将军,首都起义获得完全胜利。”上述记载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巴黎公社革命B.俄国二月革命
C.俄国七月流血事件D.俄国十月革命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13.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进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两幅图片,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巴黎公社B.光荣革命C.二月革命D.十月革命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4. 1917年4月,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提出:“……不可避免的帝国主义战争使帝国主义陷于分裂并造成某些国家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从而使得无产阶级在最薄弱的环节冲破帝国主义链条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为可能。”这一论断(     
A.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B.为十月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
C.提出以和平的方式夺取政权D.标志社会主义由理论到现实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5. 当两万多名武装工人和水兵冲向不足两千人把守的临时政府在彼得格勒的最后一个堡垒冬宫的时候,政权的更迭就像街头换岗一样,波澜不惊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可见,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是(     
A.得到了列宁的正确指导B.得到了列强的大力帮助
C.赢得了市民的广泛支持D.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6. 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布尔什维克党最初主张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一切土地国有化,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又调整为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并交给农民使用。这一调整(     
A.促成了苏维埃的成立B.推动了民主革命的深入
C.争取了农民对革命的支持D.瓦解了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7. 对同类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之一。对比以下的历史事件,共同之处是(  )
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起义。之后起义胜利,成功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占领南昌城,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A.都采取了武装起义的斗争方式B.都改变了社会性质
C.都推翻了资产阶级统治D.都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18. “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是一位学者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前发展特点的概括。下列能体现“由理想到现实”的史实是(     
A.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巴黎公社的建立D.十月革命的胜利
2022-12-18更新 | 192次组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9. 1918年列宁在工人合作社第三次代表大会上指出:一个落后的国家竟有幸走在伟大的世界运动的前列,全世界资产阶级都看到了这个运动而且了解这个运动。这场火范围很大,德国、比利时、瑞士、荷兰都看起来了。列宁提及的这场运动(     
A.催生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B.实现了无产阶级的和平夺权
C.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D.推动俄国进行改革

四、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20. 人类文明的每一步重大前行,都离不开先进思想的引领和驱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并非是对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是在很大程度上的一种创新。文艺复兴对于整个中世纪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烈反动。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深刻地感悟到了人的伟大,并由对人的能力的充分肯定,发展到对“个人的完美化”——即个人的充分发展的有意识的追求。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民族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两个词则是在19世纪40年代才出现。到19世纪50年代,在英语世界中才使用“资本主义”这个词(法语中则早得多)。“马克思主义”这个词还要更晚一些,虽然马克思的学说产生于并且也反映了19世纪40年代这一动乱的时期。

——摘编自【美】帕尔默《近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   欧战猖狂肆虐已经一年零六个月了。现在,人们一天比一天看得更清楚,这是资本家大强盗的战争,他们所争的不过是谁能分到更多的赃物,掠夺更多的国家,蹂躏和奴役更多的民族。一部分人,包括自觉的工人群众,继续聚集力量,为反对战争、实现无产阶级革命而奋斗。千百万人他们不但在受苦受难,而且也在聚集力量,思索大战的真正原因,锻炼自己的意志,他们对革命有了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对于我们,这就是保证,保证反对资本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一定会在欧战以后到来。

——选编自列宁《在伯尔尼国际群众大会上的演说(191628日)》


(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主流思潮的核心,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创新”的实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克思的学说……反映了19世纪40年代这一动乱的时期”。
(3)据材料三概括“欧战”的性质,结合所学知识证明列宁所说“反对资本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一定会在欧战以后到来”这一预言的正确性。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思想文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五、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21. 戴维•辛克莱在评论1919年巴黎和会时说:“世界的命运掌握在他们手中,但他们却没有担当此重任的胸怀。”这里所说的“他们”是指(     
①斯大林   ②劳合•乔治   ③罗斯福   ④克里孟梭   ⑤威尔逊
A.①③④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④⑤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22. 1919年1月,27个国家的代表在巴黎集会。可是,正式会议或者全体代表出席的会议是无关紧要的。许多事情都已由四巨头(即威尔逊本人、英国的劳合•乔治、法国的克里蒙梭、意大利的奥兰多)的会议决定了。材料强调巴黎和会(     
A.是一次分赃会议B.被大国强权操纵C.对德国进行严惩D.使各国矛盾激化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3. “山东是中国文化的摇篮,中国的圣者孔子和孟子就诞生在这片土地上。孔子犹如西方的耶稣,山东是中国的,无论从经济方面还是战略上,还有宗教文化,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这是一次国际会议上,中国代表团的代表顾维钧的发言。关于这次会议表述正确的是(     
A.确立了凡尔赛体系
B.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C.确立了华盛顿体系
D.为争取战争胜利和战后世界的和平准备了条件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4. 小明仔细观察下图,他发现中间被绳子束缚的德国代表,画左是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拿断头机绳索的是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画右是美国总统威尔逊。此图反映的史实是(     
A.慕尼黑会议B.华盛顿会议C.巴黎和会D.雅尔塔会议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5. 克里孟梭说:“这是一个各自保持警惕的和平,是一个手扶剑柄签订的和平,是一个虽已签字但并未真正实现的和平”。克里孟梭所说的“虽已签字”的条约是(     
A.《和平法令》B.《开罗宣言》
C.《凡尔赛条约》D.《九国公约》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6. 《凡尔赛条约》的制定者之一英国前首相劳合·乔治说:“你们可以夺走德国的殖民地,把它的军队减到仅够建立一支警察部队的力量……但这一切终究毫无意义,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其意是(     
A.否定《凡尔赛条约》B.反对削弱德国
C.担忧矛盾激化D.否定国联作用
2022-09-22更新 | 525次组卷 | 6卷引用:2022年广东省历史中考模拟考试(考前押题卷一)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7. 一个主权国家成为□□□□□上争夺和讨论的对象,这反映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欺凌,也反映了当时中国国际地位的低下;既反映了帝国主义“共管”中国的野心,又反映了帝国主义争夺中国问题上产生的矛盾和冲突。□□□□□是(     
A.华盛顿会议B.德黑兰会议C.波茨坦会议D.雅尔塔会议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28. 瞿秋白在其文章《无耻的美国帝国主义者!》中指出:“帝国主义者在一九二一年所举行的华盛顿会议,召集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美国要来参加东方的侵略。”这次会议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这次会议最大的获益者是(     
A.法国B.日本C.英国D.美国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9. 2015年2月5日,俄罗斯在克里米亚举办活动,纪念雅尔塔会议召开70周年。1945年雅尔塔会议后,美国总统罗斯福对国会作了通报,但隐瞒了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索要的条件——美国邀请苏联参战并付给苏联在远东参战的“佣金”,不过支付这笔费用的是中国。中国被迫“支付费用”的情况同样出现在(     
①巴黎和会 ②华盛顿会议 ③慕尼黑会议 ④《联合国家宣言》的签订
A.①②③B.③④C.①②D.①④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30. 这次会议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这次会议”是(     
A.雅尔塔会议B.开罗会议C.巴黎和会D.华盛顿会议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31. 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订《九国公约》,第四款规定,各缔约国“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该条约的签署(     
A.废除了德国在中国的特权B.使美国实现了“门户开放”政策
C.纠正了巴黎和会不当决定D.促使日本放弃了对山东问题要求
2023-03-21更新 | 216次组卷

六、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名校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德国美国法国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3214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1452

材料二   1919年巴黎和会后,(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说:“这是一个各自保持警惕的和平,是一个手扶剑柄签订的和平,是一个虽已签字但并未真正实现的和平……”。


(1)据材料一,指出英、德、美、法四国实力对比反映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指出这一问题最终导致了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操纵巴黎和会的除了克里蒙梭,还有谁。
(3)综合上面的探究,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巴黎和会取得的“虽已签字但并未真正实现的和平”的看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