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东省清远市清实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广东 七年级 期末 2023-02-16 79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1. 隋唐时期,江南的粮棉、海外的珍玩、以及来自国内外的使者、商贾、游人无不以洛阳为首要目的地。洛阳的繁盛主要得益于
A.南北分裂局面结束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社会风气比较开放D.大运河的成功开通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2. 观察家默德赫斯特评论说:“7世纪起,中国建立的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该制度指的是(     
A.禅让制B.科举制C.世袭制D.九品中正制
2022-07-08更新 | 629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2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历史真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3. 贞观年间,唐太宗与群臣讨论安危之本时说:“炀帝骄暴而亡,公辈所亲见也。公辈常宜为朕思炀帝之亡……”材料说明唐太宗治国注重(     
A.虚心纳谏B.发展农业生产C.强化君权D.吸取隋亡教训
2023-02-16更新 | 459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清实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4. 唐玄宗即位之前八年间共发生六次政变,皇位五易其主。唐玄宗即位后,刻意沟通与其他兄弟的感情,特制大被和长枕,同榻共眠,但在朝中严禁他们与外人交接。唐玄宗这些举动主要是为了(     
A.确保政局稳定B.削弱地方实力C.提高宗室地位D.防止外戚夺权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下面三幅图片反映了唐朝(     
A.经济繁荣B.手工业领先C.商业发达D.农业技术先进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6. 从西藏吐蕃时期(公元6—9世纪)的墓葬中出土的雄狮鸟纹金耳勺,专家认为它柄部的朱雀造型有明显的唐代风格。这一发现可印证(     
A.唐朝对西藏的文化影响力B.唐朝时期手工业技术高超
C.吐蕃大肆劫掠唐朝的物贸D.唐朝对西藏进行直接管辖
选择题-单题 | 容易(0.94)
7. 中唐以来,唐朝进入衰落期,白居易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这一观念下,白居易这一时期诗作主题可能偏向于(     
A.田园风光B.个人情感C.政治讽喻D.开疆拓土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8. 据史书记载,贞观、显庆年间,唐朝曾三次派王玄策出访印度。除了官方的使节往来外,民间自发的商贸、文化活动也极为频繁。这一历史现象的出现主要源于唐朝(     
A.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B.寻求准确佛经的需求
C.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D.辉煌灿烂的文化成就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下图所示为唐朝人口统计图。从741至760年,人口直线下降,究其原因,与之直接相关的是(     
A.经济发展迅速B.中央集权加强C.科举制度完善D.政治动乱爆发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10. 宋太宗曾说:“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若为内患,深可惧也。”为消除“内患”,宋朝(        
A.开创科举取士制度B.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C.实行重文轻武政策D.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2022-08-24更新 | 1526次组卷 | 29卷引用:2022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历史真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下表是不同时期的学者对王安石的评价。据此可知,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人物评价
[北宋]司马光(王安石)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致忠直疏远,谗佞辐辏
[清]钱大昕安石有文韬武略,实则得罪于仕宦也
邓广铭王安石既有军政韬略,又有施政才能,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
A.受评价者的背景和立场影响B.难以形成科学客观的定论
C.应重视被评价者的道德品质D.完全是个人意志的产物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辽宋夏金时期,契丹族创制了契丹文字,党项族创制了西夏文字,女真族创制了女真文字。材料说明这些少数民族(     
A.排斥汉族的先进文化B.摒弃本民族优秀传统
C.注重本民族文化建设D.开始向西方国家学习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4. 唐宋时期,商业繁荣,客观要求流通中的货币量与之相匹配,而唐朝以来的钱荒问题一直延续到宋朝,且北宋民间藏币行为蔚然成风,更加剧了钱荒的严重性。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政府放松对经济的管制B.商人的地位有了显著提高
C.纸币的产生具有必然性D.江南市镇经济的快速发展
2023-02-16更新 | 1282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清实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5. 西汉至隋代,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分布在黄河下游的冲积平原;宋代时,南方的成都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密度最高。人口密度分布的变化主要反映了(     
A.经济重心的南移B.商品经济的活跃C.民族关系的发展D.国家统一的完成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6. 岳飞词“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陆游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两宋之交,文学作品反映出的时代最强音是(     
A.北伐中原,结束三国鼎立B.仗义执言,揭露统治腐朽
C.忧国忧民,同情民间疾苦D.收复河山,渴望国家统一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7. 下表是元朝部分行省的行政区划,元朝这样划分行政区域的作用是(     
名称行政区划
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
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
江浙行省从江南平原逶迤直至福建山地
河南江北行省合淮水南北为一
A.防止地方割据B.方便行政管理
C.便于各地经济交流D.促进区域经济平衡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18. 北宋中后期,在东京的阳春三月,“举目则秋千巧笑”,荡秋千已十分普及,还出现了“水秋千”,把跳水和荡秋千结合起来,相当于现在的“花样跳水”。材料从侧面反映了
A.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B.宋词元曲广泛流行
C.北宋时期商业贸易繁荣D.都市生活丰富多彩
2021-06-19更新 | 2303次组卷 | 83卷引用:2021年江西省中考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19. 《梦溪笔谈》记载了中国古代的一项重大技术,包括选泥、制料、刻字、烧制、排版、印刷等工艺流程,它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该技术是(       
A.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术C.泥范铸造法D.造纸术
2022-06-14更新 | 886次组卷 | 26卷引用:2022年四川省遂宁市中考历史真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1. 明初,六部的官秩得到提升(从正三品升到正二品),皇帝与各政府部门间已没有任何中间性的环节,各部皆直接向皇帝负责。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朱元璋(       
A.分封诸子为王B.明确六部职责C.设立厂卫机构D.废除丞相制度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22. 永乐五年,郑和第一次出使回国,“是年,琉球中山、山南、婆罗、日本、别失八里、阿鲁、撒马尔罕、苏门答剌、满剌加、小葛兰入贡”。该材料最能体现郑和下西洋(     
A.船队航行的时间长、规模大B.增进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往来
C.船队最远到达了欧洲东海岸D.船队采用最先进的航海技术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23. 明末学者黄道周曾这样评述某位历史人物:“因练三军,短长互组。南北并驱,利于险走。阵名鸳鸯,可暂可久。分守浙东,岛夷时吼。”该历史人物应是(       
A.岳飞B.戚继光C.郑成功D.渥巴锡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4. 徐光启认为农业是一切之根本,他充分利用一切空闲时间搜集整理资料,并设置试验田,亲自进行农业试验,“每闻他方之产可以利济人者,往往欲得而艺之”,最终完成了《农政全书》。由此可见,《农政全书》(  )
A.成书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B.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农书
C.开创古代农业实验的先河D.是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5. 清乾隆年间,为了驱逐曾长期流通于西藏地区劣质的尼泊尔银币,中央政府“复允西藏开铸银钱,重一钱与五分二种,文曰‘乾隆宝藏’”。这可以用来说明清朝(     
A.实行文化专制政策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加强对西藏的管理D.维护领土的完整
2023-02-16更新 | 209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清实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6. 清代非常重视对全国性地图、地志的纂修。从康熙到乾隆期间,清政府先后三次纂修《大清一统志》,并且对台湾、西藏、新疆等边疆地区进行了详细的测量。这反映了清代(     
A.近代国家主权观念的兴起B.政府致力于巩固统一局面
C.具有浓厚的边疆危机意识D.测绘技术水平在迅速提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真题 名校
27. 明朝末年,人口锐减;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清朝人口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B.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C.改进种植技术和改良新品种D.形成大的商帮经营存款业务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8. 下面是某中学生创作的漫画。该漫画反映的实质是(     
A.君主专制的强化B.地方权力的分散
C.社会文明的进步D.思想控制的加强
2023-02-16更新 | 21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清实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9. 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世界各国的商人眼里,Canton(广州)这个名字,就是“财富”的同义词。很多人即使没听说过广州,也听说过Canton,甚至误以为Canton就是中国。这反映了清代(     
A.闭关锁国政策下的特殊情形B.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
C.通过海外贸易展现大国风度D.积极与各国发展友好关系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30. 《红楼梦》中蕴含了美食、佳酿、良药、丽服、彩饰、珍玩、华居、优游、虔信等种种内容,这些内容在书中得到了淋滴尽致的展示。这说明《红楼梦》具有(     
A.史学价值B.文化价值C.学术价值D.道德价值

二、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31. 都城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所在地,不仅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在多数情况下,也是一定时期的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三千年来的都城变迁,用两条线就能画出个大概(如下图)。开封作为北宋都城,是中国都城变迁的重要过渡。



周朝至北宋、南宋至清朝主要都城的空间分布格局与迁移轨迹

——摘编自杨帆等《历史时期中国主要都城的分布变迁研究》

材料二 根据《周礼·考工记》的记载,城市规划的制度和形式是作为国家的基本制度存在的,特别体现在帝王都城的规划建设方面。中国古代绝大多数城市的形式是方正的,并且有一条中轴线,这与古代统治者推崇的哲学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隋唐长安、明清北京的城市布局,都有一条从皇宫正门直到都城正南门的宽阔笔直的中心道路作为城市的中心轴线,把至高无上的皇权用建筑环境加以烘托,达到为其政治服务的目的。

——摘编自张健、马青《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文化特点》

材料三 中国古都是中国历史的缩影,是闪耀在中华大地上的璀璨明珠,也是中华文化的结晶。

西安,古称长安、镐京,历史上先后有十多个王朝在此建都,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之一
开封迄今已有4 100余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素有“八朝古都”之称。北宋时期,开封孕育了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影响深远的“宋文化”
北京是一座有着3 000多年历史的古都,在历史上曾为六朝都城,在从燕国起的2 000多年里,建造了许多宫廷建筑,使北京成为中国拥有帝王宫殿、园林、庙坛和陵墓数量最多的城市

——摘编自朱士光《中国八大古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都城长安在图中的位置(写序号)。简述南宋至清朝都城迁移的轨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任选一座古都并结合相关史实说明其是“中华文化的结晶”的理由。
2023-02-16更新 | 23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清实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32.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大地上生活劳作的各族人民,统称中华民族。其中,历史上影响较大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突厥、吐蕃、契丹、女真、蒙古等。经过长期的民族交融,形成了中华民族。它所包括的五十多个民族单位是多元,中华民族是一体。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 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的进程(部分)。

朝代内容
北魏拓跋宏推行汉化改革,鲜卑人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与汉族贵族联姻
唐朝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360卷经典、多种烹饪食物、各种花纹图案的锦缎垫被、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种治病药方、各种谷物和芜菁种子等
元朝形成中华民族的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明朝长城附近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使长城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民族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根据材料二,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综合题 | 适中(0.65)
33. 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和平交往是人类文明交流与交融的主要方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广府是所有对华贸易的阿拉伯商人船队的港口和货物集散地。

——《苏莱曼东游记》


(注:《苏莱曼东游记》是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阿拉伯商人游中国、印度所写的游记)

材料二 唐宋时期,广州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是世界著名的东方港市。由广州经南海、印度洋到达东非和欧洲,途经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长共14 000千米,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国际航线;元代时,广州的中国第一大港位置被泉州替代,但仍然是中国第二大港;明初、清初海禁,广州长时间处于“一口通商”局面。

——杨久炎等《广东在海上丝绸之路形成和发展中地位与作用》

材料三 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提取材料一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广州对外贸易港口地位的变化。
(3)材料三反映了清政府实行的哪一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政策带来的危害。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

试卷题型(共 33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30
综合题
3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85大运河的开通单题
20.65科举制的影响、评价单题
30.65贞观之治单题
40.65开元盛世单题
50.65盛世经济的繁荣单题
60.65唐与吐蕃单题
70.94杜甫、王维和白居易的诗单题
80.85国际大都会长安单题
90.65安史之乱和唐衰亡单题
100.65北宋的建立与统治单题
110.65北宋的建立与统治单题
120.65辽政权及与北宋的和战  西夏政权及与北宋的和战单题
130.65金的建国与统治  靖康之变单题
140.4纸币的出现及作用单题
150.65经济重心南移单题
160.65南宋的建立与岳飞抗金单题
170.65行省制度单题
180.65城市的发展与风貌(宋)单题
190.65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单题
200.65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北宋的建立与统治  行省制度  加强君权的措施(明)单题
210.65加强君权的措施(明)单题
220.85郑和下西洋单题
230.65戚继光抗倭单题
240.65天工开物、农政全书单题
250.65西藏与新疆的治理单题
260.65清朝前期的疆域单题
270.85明清经济的发展单题
280.65军机处单题
290.65海禁政策、闭关锁国单题
300.65红楼梦单题
二、综合题
310.65国际大都会长安  元朝的建立和南宋的灭亡  明建立和元灭亡  明灭亡和满清兴起
320.65唐与吐蕃
330.65海禁政策、闭关锁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