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山西 七年级 期中 2023-04-19 13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 山西在古代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几个鼎盛时期。李明在地方史教材《山西历史》一书中读到这样一段史料:“李渊父子起兵晋阳(今太原市),继而夺取长安建立政权,后把太原定为帝国的北都。”据此判断这段史料所属的章节名称是(     
A.华夏摇篮B.春秋霸业C.大唐祖庭D.晋商故里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2. “中国大运河是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大运河这三部分组成。自清末改漕运为海运,大运河才不再是国家经济的大动脉了。”这表明( )
A.大运河自古以来一直是我国经济的大动脉
B.隋唐大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
C.历代封建王朝都很重视发挥大运河的作用
D.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最终灭亡的根本原因
2016-11-27更新 | 568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临沂卷)历史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何怀宏在《选举社会及其终结》中对寒门子弟占入仕群体的比例有如下统计。据此可知(     
朝代东晋隋朝唐朝北宋
比例4%17.2%24.5%46.1%
A.官员选拔注重门第B.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C.世家大族垄断教育D.科举制度不断发展
2023-03-21更新 | 184次组卷 | 19卷引用:2021年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自古男人掌朝纲,谁料女杰作俊贤。重拳击碎贪腐吏,玉手托起清廉官。”诗中的“女杰”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诗中赞扬她采取的治国举措是(  )
A.关注民生B.轻徭薄赋C.发展农业D.整顿吏治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5. 电视剧贞观长歌中有这样的剧情,其中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主人端茶来招待远方的客人B.市民在瓦子中观看艺人表演
C.日本商人在长安市场购买丝绸D.印度游客回国时带走唐三彩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6. 学习唐朝历史后,有同学认为唐朝的社会风气显示出开放、进取、兼容并蓄的精神风貌。下列文物能支撑这位同学观点的是(     
①唐三彩骑驼乐舞俑 ②契丹鸡冠壶 ③骑马戴帷帽仕女泥俑 ④冰裂纹瓷器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3-04-1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7. 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无家别》中“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的描述反映出(     
A.开元末年以来朝政日趋腐败B.安史之乱对唐王朝的打击
C.藩镇割据造成中央权力衰微D.五代十国时期的混乱时局
2021-05-21更新 | 1779次组卷 | 39卷引用:2021年山西中考信息冲刺卷第二次适应与模拟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8. 王安石变法是宋神宗时期发动的一场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社会改革运动。“将乡村民户加以编制,十家为一保,民户家有两丁以上抽一丁为保丁,农闲时集中,接受军事训练”是变法中哪一条(     
A.保甲法B.募役法C.方田均税法D.农田水利法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9. 唐“置市舶使于广州,以收商舶之利”。宋代继承唐制,在重要易港口设立市舶司,其主要职能之一是负责对船来品抽税和博买(官府收买外来商品)。由此可知,市舶司是(     
A.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B.财政收支平衡的保障
C.处理外交事务的机关D.民族之间的互市市场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0. 《东京梦华录》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材料体现出宋代(     
A.经济重心移至江南地区B.出现了百万人口的商业城市
C.商业活动时间不受限制D.海外贸易繁荣程度远超前代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2.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南宋的岳飞赢得广大人民的尊敬,主要是因为(     
A.岳飞是著名的民族英雄B.岳飞主张抗金,被投降派杀害
C.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D.岳飞坚持抗金,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2023-01-17更新 | 1847次组卷 | 81卷引用:2013-2014年湖北洪湖市七年级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张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如下图片,张老师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A.宋代商业繁荣B.民族政权并立
C.宋代国家统一D.宋代民族交融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5. 观察下列不同时期的形势图(或疆域图),其体现出的发展趋势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不断发展B.各民族间交融趋势受到阻碍
C.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时断时续D.战争推动经济中心不断南移

二、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题 | 较难(0.4)
16. 学习历史的方法多种多样。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读图学史】

(1)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一中生产工具有何先进之处?
【对比学史】
(2)观察图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唐、宋在城市规划或市场分布上的不同特点。

【地图学史】

(3)请根据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朝相比,宋朝对外路线有什么变化?造成这种变化原因有哪些?
【史料学史】

材料   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得当时的中外交流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唐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中国同亚韭欧频繁往来,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域外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音乐舞蹈相继传入中原地区,并日益流行,出现了“胡风盛行”的景象。玄奘西行带回大量佛经,其弟子撰写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天竺等地区的宝贵资料;鉴真东渡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和《中国古代史(全一册)》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归纳唐朝中外交流的特点
2023-04-21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17. 社会政治制度的变革推动了国家制度逐步完善。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制度,在下有科举制,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因基础。”

——钱移《国史新论》


(1)材料一中唐朝的两种制度中“在上”指的是什么制度?它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科举制打破了九品中正制的门第观念,确立了“以文取士”的原则,将“学而优则仕”付诸实践,使“以文干禄”(干禄:指求取官职)成为选官主流。

——《中国科举制度通史》


(2)根据材料二,科举制与九品中正制相比有何进步?简述其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   宋初的大将曾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3)材料三中《退将诗》和谚语反映了宋朝的哪一政策?简要评价这一政策。

材料四   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等因素来确定.客观上容易被地方长官当做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自元代始,行省区划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4)根据材料四,概括元朝行政区划的特点,并简述元朝行省制度的历史作用。
2023-04-19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18. 古代中国历朝历代的治国措施各具特点,政治家们用自己的智慧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对后世的中国文人来说,唐太宗代表了一个文治武功理想地结合起来的盛世,国家由一个精力充沛但聪明而谨慎的皇帝治理,他牢固地掌握着他的帝国,同时又一贯谦虚耐心地听取群臣(这些大臣本人也都是卓越的人物)的意见。太宗的施政作风之所以被人推崇,不仅由于他的成就,而且由于他接受儒家的纳谏爱民为治国之本这一理想,另外还由于他表现了君臣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

——《剑桥中国隋唐史》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理念?请从政治、经济方面,列举他的治国举措各一例。

材料二   ……若论制度,宋代大体都沿袭着唐(朝)旧(制度)。只因宋初太祖太宗不大体,立意(决心)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阅读材料二,宋太祖是怎样“把相权拿归自己”的?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三   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此后,他建立了军事、行政和生产相结合的制度,把蒙古人按纳制组织起来,平时生产战时出征;还建立司法机构,创制蒙古文字,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他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嘴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整顿吏治,注重农桑。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


(3)材料三中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治国举措有何共同作用?
(4)依据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上述统治者在治理国家中的共同之处。
2023-04-19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19. 中华文明多元融汇与大一统,是我们多民族统一国家成长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李老师以“多元一体”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一起参与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时空整合】
(1)请把图中空白处补存完整。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时期和宋元时期的阶段特征?

【任务二材料研读】

材料一   对终年流动的契丹牧民来说,它(农业)只是一种间或从事的副业。这种情况,从辽初起,就逐渐改变了。陆续流入契丹地区的大量汉人,带去了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契丹人越来越多地懂得并熟悉了稼穑之事,转向半农半牧了。


(2)根据材料一,指出辽初社会生产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材料二   国朝土宇旷远,诸民相杂,俗既不同,论难遽定。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故后魏、辽、金历年最多,其它不能实用汉法,皆乱亡相继。史册具载,昭昭可见也。

——(元)许衡《许文正公遗书》


(3)根据材料二,分别举例说明辽、金、元时期的少数民族政权是如何“行汉法”的。
【任务三解释历史】
(4)结合唐宋元时期的三个具体历史史实,说明下面材料的观点。

材料三   民族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和平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战争是支流;“和”是民心所向,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是繁荣昌盛的保证;中华民族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摘编自《义务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

2023-04-28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

试卷题型(共 19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15
综合题
4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65隋灭亡与唐建立单题
20.65大运河的开通单题
30.65东晋与南朝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科举制的完善(唐)  北宋的建立与统治单题
40.65武则天单题
50.65城市的发展与风貌(宋)单题
60.65盛世经济的繁荣单题
70.4安史之乱和唐衰亡单题
80.65北宋的建立与统治单题
90.85海外贸易的兴盛(宋)单题
100.65宋代商业单题
110.65经济重心南移单题
120.4南宋的建立与岳飞抗金单题
130.65宋代商业单题
140.85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单题
150.65辽政权及与北宋的和战  西夏政权及与北宋的和战  元朝的建立和南宋的灭亡单题
二、综合题
160.4盛世经济的繁荣  经济重心南移  农业发展的原因和表现(宋)  海外贸易的兴盛(宋)
170.65贞观之治  科举制的影响、评价  北宋的建立与统治  行省制度
180.65贞观之治  北宋的建立与统治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元朝的建立和南宋的灭亡
190.65辽政权及与北宋的和战  金的建国与统治  元朝的建立和南宋的灭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