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3年河南省新乡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河南 九年级 二模 2023-05-06 14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在《甲骨文编》中“福”字有50种构型(下图为其中的三种构型),它们都是商周时期人们“双手捧酒献于祭台”的具象化,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场景。这体现了(       
A.甲骨文是体系完备的文字B.甲骨文生动形象的造字特点
C.宴饮活动推动了文字诞生D.汉字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战国时期,面对急剧变化的社会,各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儒家孟子主张“(天下)定于一”,法家韩非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杂家著作《吕氏春秋》中记载“乱莫大于无天子”。这反映了(       
A.诸子百家要求实现富国强兵B.战国时期中央集权已经实现
C.周天子在战国仍有巨大威望D.实现统一是各学派共同诉求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在修建都江堰时,李冰采用了工人的建议,先用火焰烧石,再用冷水刺激使岩石爆裂,成功开凿了宝瓶口。这体现了都江堰(       
A.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B.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
C.工程技术遥遥领先世界D.促进了川蜀地区经济发展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汉武帝推行盐铁官营,在全国一共设置了三十六处盐官、四十八处铁官,盐官、铁官受中央大司农之下盐铁丞的领导,将盐铁贸易所得的利润送往中央。这一做法(       
A.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B.完全解决了边防的经费问题
C.推动汉朝多民族的统一D.有助于提高商人的社会地位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唐朝灵活运用互市、和亲、赏赐乃至战争来调节与吐蕃之间的关系。这反映了唐朝(       
A.民族关系融洽B.民族政策丰富多样C.跨区贸易繁荣D.加强对吐蕃的管辖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下表为北宋时期北方籍与南方籍进士所占比例(部分),南方籍进士的比例不断上升的根本原因是(       

时间

960—997

1021—1063

1086—1100

1101—1127

北方籍进士占比

38.42%

12.49%

5.17%

2.86%

南方籍进士占比

61.58%

87.51%

94.83%

97.14%

A.南方注重教育B.经济重心南移C.朝廷重文轻武D.中央集权加强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7. 清初法令:“督抚一年垦田至二千顷以上者记录,六千顷以上者加升一级”。这条法令(       
A.推动了清初农业的发展B.使清政府形成合理的升官制度
C.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D.导致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明清时期,出现了一批脍炙人口的小说,它们赞赏手工业者之间的真诚互助,宣扬平等自由的婚姻观,歌颂商人追求金钱和海外冒险的理想。这类小说的出现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B.市民文化的蓬勃发展
C.科举制度的没落衰败D.商人地位的显著提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时任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认为:“从巴黎和会的决议的祸害中,产生了一种令人鼓舞的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使他们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次“民族觉醒”(       
A.由中国共产党领导B.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C.动摇封建礼教地位D.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1927年6月,蔡和森(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在总结大革命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指出“北伐是冯玉祥的事,东征是唐生智的事,都与我们无关”,我们要“坚决地自觉地来干我们自己的事,来找我们自己的地盘和武力”。这一主张的初次实践是(       
A.秋收起义B.武昌起义C.南昌起义D.红军长征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九一八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通令各大学开设中国通史的必修课,使国史成为一种国家和国民的教育;北平、上海等地的学校成立了校内抗日会。这表明九一八事变(       
A.加强了国人的抗争精神B.推动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C.弥补了中国通史的不足D.反映知识分子的参战愿望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下面是辛亥革命前后女子报刊一览表(部分)。这反映了中国近代(       

创刊时间

报刊

名概况

1904

《女子世界》

主张男女平等,抨击封建礼教,主张“政治之革命”与“家庭之革命”并举

1907

《中国女报》

主张男女平权,反对包办婚姻,批判纲常名教

1913

《万国女子参政会旬报》

增进女子常识,阐明天赋人权,为将来女子参政之预备

A.报刊事业发展兴盛B.报刊推动妇女思想解放
C.女性社会地位提升D.已经彻底实现男女平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