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福建省武夷山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5月月考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福建 七年级 阶段练习 2023-05-31 93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 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其年代可表述为(     
A.公元7世纪初期B.公元7世纪末期C.公元6世纪初期D.公元6世纪末期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2. 下图诗歌反映的历史现象最早出现于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3. 它是我国历史上南粮北运、商旅交通、水利灌溉等用途的生命线,是贯穿南北流动的血脉,被称为“活着的、流动着的文化遗产”。“它”是
A.都江堰
B.大运河
C.赵州桥
D.明长城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4. 下图历史歌谣中横线处的内容是(     
“房谋杜断”重贤能,虚心纳谏用魏征,
政治清明国强盛,“_________”真繁荣。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2023-05-30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武夷山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5月月考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5. 《旧唐书·吐蕃传》记载:“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材料反映了唐朝
A.开放的社会风气
B.和睦的民族交往
C.频繁的对外交流
D.繁荣的社会经济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6. 可以印证唐朝手工业发展到很高水平的史实是
A.曲辕犁和筒车推广
B.生产闻名中外的唐三彩
C.棉纺织业开始兴起
D.江西景德镇成为了瓷都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7. 法师求佛法时曾受到天竺举国上下的尊敬。返国时,太宗皇帝亲自出迎。圆寂时,朝野送葬者达数万人。法师指
A.鉴真B.玄奘C.五世达赖D.五世班禅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此后,盛唐气象已一去不复返,唐人的心态变得不再昂扬,也不再那么自信,往日的繁华已成追忆,盛唐的诗篇也已无法唱响。”这主要源于
A.七国之乱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D.黄巢起义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9. “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队的战斗力减弱。”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北宋
A.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
B.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力
C.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D.设立锦衣卫镇压官民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10. 下图纪录片所讲述的历史事件使
A.辽宋保持长久的和平局面
B.辽宋之间的对峙局面形成
C.宋夏保持长久的和平局面
D.宋金之间的对峙局面形成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11. 赞誉岳飞的诗句是
A.应募西联大月氏,为击匈奴开丝路。
B.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C.一代英雄抗金将,精忠报国不为名。
D.七下西洋不辞劳,架起亚非友谊桥。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12. 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     
A.统一了蒙古B.建立了元朝C.统一了全国D.创立行省制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13. 元朝时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地区是
A.台湾
B.新疆
C.西藏
D.蒙古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14. “隋        疆域又扩展,五代十国闹割据。宋辽夏金归大        ,明朝船队下西洋。”材料中横线处对应的朝代是
A.汉   
B.唐   
C.唐   
D.元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6. 行省制度的实施,巩固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也初步奠定了今天中国的行省规模和政区划分。这表述的是行省制度实施的
A.背景B.目的C.过程D.影响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17. 下图中的文学作品属于(     
……和差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

A.唐诗B.宋词C.元曲D.小说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18. 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了(     
A.《史记》B.《四书集注》C.《资治通鉴》D.《四库全书》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9.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反映了
A.造纸术的改进B.火药的广泛使用C.指南针的推广D.印刷术的新突破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0. “由于朱元璋英勇善战和足智多谋,被推为反元起义军领袖。这支起义军在他的领导下,先后消灭各地群雄,最终统一全国。”材料反映朱元璋统一全国的原因是
A.历史机遇
B.个人能力
C.贤臣辅佐
D.群雄势弱
2019-07-01更新 | 159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1. 为了强化皇权,朱元璋(     
A.推行休养生息政策B.完善三省六部制度
C.解除禁军将领兵权D.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2023-05-30更新 | 79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武夷山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5月月考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2. 下图所示历史事件是一次(     
人物:郑和
时间:1405-1433年
目的:示中国富强,换海外奇珍
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滩沿库
A.远渡弘佛B.远征侵扰C.远航壮举D.远行求知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3. 下图对联赞颂的是(     
卫祖国万里抗倭寇
固海疆三军展雄风
A.文天祥B.陆秀夫C.辛弃疾D.戚继光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24. 以下有关明朝北京城的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A.北京城是古代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B.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
C.宫城由木匠出身的蒯祥等人设计
D.北京城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5. 下图所示成就的主题是(     
《本草纲目》李时珍,医药巨著世人惊。
《天工开物》宋应星,工艺百科传后人。
《衣政全书》徐光启。农学史上他第一。
A.传统科技B.文学作品C.史学巨著D.建筑艺术
选择题-单题 | 容易(0.94)
26. 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歌谣中的“闯王”指
A.刘秀B.安禄山C.朱温D.李自成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27. 下图中的M指的是
A.临洮B.辽东C.嘉峪关D.居庸关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28. 统治长达270多年的明王朝最终灭亡于
A.政治腐败B.民族矛盾C.外敌入侵D.农民起义

二、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为了抗衡北方的金朝,增强国力,南宋政府把生产发展作为考核官吏政绩的重要依据,鼓励地方官员关心社会经济发展。南宋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显著进步,城市和商品经济繁盛。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的朝代。
(2)小历认为,政府的重视,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你同意这一观点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综合题 | 适中(0.65)
3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科技书目计量表。


——摘编自伯淳《中华传统科学四大发现与四大学科》等

材料二   中国古代医学直到今天仍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其思想观念深深打上中国古代文化的烙印。中医学是以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理念构建起来的关于人的生命、健康与疾病防治规律的科学体系,中医学不仅保留着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且还以其良好的临床疗效独树一帜。中药的毒副作用一般都要明显小于西药。

——摘编自王小平《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特色的渊源》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四大学科名称。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图中频次最高学科的代表巨著,并说明其历史地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医学具有持久生命力的主要原因。
综合题 | 适中(0.65)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中国,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国力强盛。唐文化融合域外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唐朝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大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摘编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郑和下西洋作为大航海时代的前奏,开启了东西方海洋交流的新阶段。东西方交流的范围因大航海时代而空前扩大,使东亚和南洋各个分离的地区连成一片,因此间接、间歇的交流转变为直接与频繁的交流,为之后欧洲探险家的东方之行打开了广阔的海域。

——摘编自邹振怀《郑和下西洋与明人的海洋意识》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对外交流活跃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说明“唐朝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和“大唐文化传播四方”。
(2)根据材料二,概括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其反映的共同主题。

三、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名称简介
三省六部制确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各有分工,彼此制约,提高了办事效率
郑和下西洋成为人类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鉴真东渡为传播佛法奋斗了一生,他还把中国的医药、建筑等传到日本,为沟通两国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行省制度不仅有利于国家的政治统一,也便利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明长城蜿蜒万里,浩然大气,堪称一部以建筑写就的中华民族的交诗
北京城最为雄伟壮丽的是紫禁域,体现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精磺
威继光抗倭使东南沿海倭患基本平息
毕异发明活字印刷术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指南针的使用便于在航海上指明方向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指出元朝在地方上实行什么制度?
(2)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有关联的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23-05-31更新 | 21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武夷山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5月月考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

试卷题型(共 32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28
综合题
3
论述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65隋灭亡与唐建立单题
20.85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单题
30.85大运河的开通单题
40.65贞观之治单题
50.85唐与吐蕃单题
60.85盛世经济的繁荣单题
70.65玄奘西游单题
80.65安史之乱和唐衰亡单题
90.85北宋的建立与统治单题
100.85辽政权及与北宋的和战单题
110.85南宋的建立与岳飞抗金单题
120.85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单题
130.85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单题
140.85元朝的建立和南宋的灭亡单题
150.85城市的发展与风貌(宋)单题
160.65行省制度单题
170.85宋词单题
180.85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单题
190.65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单题
200.65明建立和元灭亡单题
210.65加强君权的措施(明)单题
220.65郑和下西洋单题
230.65戚继光抗倭单题
240.85北京城单题
250.65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天工开物、农政全书单题
260.94明灭亡和满清兴起单题
270.85明长城单题
280.85明灭亡和满清兴起单题
二、综合题
290.65经济重心南移
300.65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310.65玄奘西游  鉴真东渡  郑和下西洋
三、论述题
320.65鉴真东渡  行省制度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指南针发明与使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