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九年级下册期末考前必刷专题之选择题易错易混30题专训
全国 九年级 专题练习 2023-12-29 14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中国现代史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19世纪中期,印度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极力把印度变成自己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激起印度农民和手工业者的极大仇恨。英国在印度实行兼并封建主领地的政策,引起许多印度王公的不满。1849年英国吞并旁遮普以后,取消20万印度雇佣兵的特权,使印度雇佣兵十分气愤。材料主要表述了印度民族大起义的(     
A.背景B.经过C.特征D.意义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 到1820年,“他已经从西班牙统治下解放了十八个省份,把以前的由新格拉纳达总督辖区的地区、委内瑞拉特别行政区和基多共和国合并建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自己担任共和国第一任军队总司令”。文中的“他”是指(     
A.卡德纳斯B.玻利瓦尔
C.章西女王D.甘地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据统计,1861年后的30年间,俄国的粮食产量增加了2/3。在此期间,农村社会分化加剧,一部分农民成为富农,更多的农民却更加贫困,不得不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富农购买了越来越多的土地,雇用贫农,用新式农具,经营资本主义农业。材料反映了(     
A.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的近代化B.俄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强国
C.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D.农奴制改革导致了俄国走向衰落
2023-12-26更新 | 178次组卷 | 24卷引用:2020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第五次模拟练习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4. 下图的内容可以用来研究美国内战(       
★南北双方的物质基础、人力资源与交通
★南北生产技术与武器装备
★联邦与邦联总统的能力与性格
★南北主将的战略素养与指挥技巧……
A.北方获胜的原因B.南方叛乱的目的
C.战后美国的发展D.民主制度的影响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5. 日本明治维新国家精英们……不仅仅是为了预防日本像大多数东亚国家那样被殖民地化,更是为了遵循英、美、德崛起的道路,使自身成为东亚区域的殖民主义者。为此,日本(     
A.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B.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C.提倡“文明开化”,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社会生活
D.对外扩张,侵略亚洲邻国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6. 下面为世界主要能源消费构成比例示意图。导致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下降,石油的比重上升的相关科技成果是(     
A.内燃机B.蒸汽机C.发电机D.电动机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7. 现代工业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报刊书籍发行量大增,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女性也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从总体趋势看,人口增加明显。对上述材料描述的主题,准确而全面的理解是(     
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B.欧美大众教育的推广
C.工业化国家社会变化D.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8. 19世纪后期,商业公司开始建立它们自己的实验室。1874年,拜耳公司建立了德国最早的商业研究实验室之一、两年之后,爱迪生建立了他自己的研究实验室。这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     
A.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B.科学技术与市场距离缩短
C.美国和德国成为工业化强国D.垄断组织推动了社会发展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9. 下表为1751—1851年英国人口变化统计表。对表格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时间英国人口(千人)城市人口(千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百分比
1751年7390165722%
1801年10755348832%
1851年208791119454%
A.英国殖民扩张推动了人口增长B.英国工业发展的不均衡
C.英国城市化进程的普遍加快D.人们生育和居住观念的转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0. 《高老头》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时代小说,被称为《人间喜剧》的序幕。作者描绘了一幅巴黎社会人欲横流、极端丑恶的图画,暴露了在金钱势力支配下资产阶级的道德沦丧和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这部“时代小说”的作者是(     
A.巴尔扎克B.莎士比亚C.达尔文D.列夫·托尔斯泰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1. 《英雄交响曲》在第一乐章中表现了英雄带领着人民为了争取自由而奋斗和抗争;第二乐章中赞颂、怀念为了争取自由而牺牲的战士们;第三乐章使人们坚信光明必然战胜黑暗,这也是贝多芬心灵的真实写照。材料反映了(       
A.拿破仑对外战争的侵略性B.贝多芬的音乐受民主思想影响
C.无产阶级革命的蓬勃发展D.贝多芬对拿破仑的英雄崇拜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12. 萨拉热窝城有一块石碑上刻着:“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碑文记述的这一事件导致了(       
A.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C.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13. 下面是某历史老师搜集整理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经济类信息的变化,由此可知(     
战前欧洲的海外投资额每年高达3.5亿英镑,1913年世界制成品出口的60%来自欧洲的英、法、德三国;伦敦是世界金融中心
战后国际金融中心开始从伦敦向纽约转移;1914—1918年英国海外投资下降50%,1913—1920年欧洲制造业下降23%
A.战争仅对欧洲国家造成破坏B.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C.英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停滞D.战争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4. 彼得格勒起义的消息传到莫斯科后,莫斯科苏维埃也于7日傍晚成立军事革命委员会,领导工人、士兵发动起义。经过激战,起义军攻占克里姆林宫,取得了胜利。与此同时,革命烈火燃遍俄国大地。到1918年春天时,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上文的“革命烈火”的性质是(     
A.奴隶主改革B.资产阶级革命C.封建地主改革D.社会主义革命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15. 一战结束后,主要战胜国的第一反应就是竭力把战争爆发的罪责完全推给德国。到了20世纪20年代中期,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这样的认识:缺陷丛生的国际关系体系导致了战争。与“这样的认识”相匹配的是(       
A.外交关系影响无足轻重B.良好国际体系利于和平
C.经济发展缓和彼此矛盾D.军备竞赛完全可以避免
2022-06-29更新 | 3189次组卷 | 37卷引用:2022年广东省中考历史真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6. 依据某同学查阅的下列文章判断他研究的主题应是(     
《永别了,武器》
《欧洲的陨落:第一次世界大战简史》
《帝国的崩溃及世界格局的重构》
A.一战的背景B.一战的进程
C.一战的影响D.一战的特点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7. 日本学者认为:1917年至1920年,是列宁理论活动中“荒废的时代”,称1920年11月之后是列宁的“最后三年”,在这一时期,列宁的理论活动精彩地复活了。作者所说的“复活”是指(     
A.打败国内外敌对势力干涉B.开始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
C.新经济政策的提出和实践D.实施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8. 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
B.斯大林政府成功击退了法西斯势力的进攻
C.赫鲁晓夫成功进行了改革
D.苏联解体,开始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9. 杜德在《今日印度》中写道:“他把我们吓了一大跳!他的计划使我们把监狱塞满了。决不能永远逮捕人民,你也知道一何况他们有三亿一千九百万人。要是他们竟采取了他的下一步而拒绝纳税呢!天晓得我们要怎么样了!”“他”是(     
A.甘地B.扎格鲁尔C.卡德纳斯D.尼赫鲁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0. 资本主义制度就像一棵出现枯枝烂叶的树一样,激进分子说“把它砍倒。”保守分子说:“不要动它。”我(罗斯福)则采取折中的办法“让我们把它修剪一下,这样我们既不会失去老树干,也不会失去新枝。”罗斯福这种“折中的方法”主要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     
A.背景B.特点C.目的D.实质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1. 张红撰写历史小论文时,选用了下侧地图。据此判断,她的论文题目最可能是(     
A.《法西斯势力的日益猖獗》B.《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争夺》
C.《大国结盟影响世界局势》D.《冷战对峙局面开始形成》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2. 下面两张宣传海报出版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与其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联合国为自由而战》                            《 联合起来支援中国》
A.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B.日本偷袭珍珠港
C.签署《国际联盟盟约》D.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3. 1972年德国慕尼黑奥运会上,苏联获得篮球比赛金牌,但美国提出抗议并拒绝接受银牌。1980,美国借口苏联入侵阿富汗,带头抵制莫斯科奥运会。作为回击,1984年,苏联拒绝参加洛杉矶奥运会。据材料可知,美苏冷战关系的特点之一就是(       
A.奖牌竞争,保持领先B.世界经济的发展
C.不失时机,互相对抗D.保持接触,避免战争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4. 如表反映出两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二战后西欧经济的发展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
二战后,西欧国家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冷战开始后,美国积极扶植日本。日本政府利用当时有利的外部环境,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A.美国大力援助B.科技革命兴起C.国际合作加强D.经济政策调整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5.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先后发生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而中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对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由此可见(     
A.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前行B.社会主义遭遇全面失败
C.社会主义全面战胜资本主义D.社会主义阵营不够团结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6. 20世纪60年代的某国际组织在其宣言中说:“我们一开始就坚持反对集团政策和外国统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政治和经济霸权,主张每一个国家拥有自由、独立和自主发展的权利。我们从来不同意充当任何人的橡皮图章或后备军。”该宣言反映了(       
A.欧洲联盟的政治主张B.万隆会议维护世界和平的愿望
C.联合国成立的必要性D.新兴独立国家的政治意识觉醒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7. 2020年11月15日举行,东盟十国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15个国家,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标志着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式达成。这表明(     
A.贸易保护逐渐成为世界主流B.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确立
C.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D.国际金融市场相互依存度减弱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8. 二战结束后,许多国际组织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如下国际组织中,与此观点最相符的是(     
A.国际联盟B.联合国C.北约组织D.华约组织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9. 图示法是中学生学习历史的一种常用方法。下列图示中,最能反映出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特点的选项是(       
A.B.
C.D.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30. 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们感受过欢乐,也体验到很多新的痛苦。下列现象中不属于两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变化是(     
A.劳动力结构发生巨大变化B.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
C.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D.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中国现代史

试卷题型(共 30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30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世界近代史
1,2,3,4,5,6,7,8,9,10,11
2
世界现代史
3
中国现代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65印度民族大起义单题
20.65拉美独立运动单题
30.65俄国农奴制改革单题
40.85南北战争的经过单题
50.65日本明治维新单题
60.65内燃机与新交通工具单题
70.65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与影响单题
80.65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与影响单题
90.65城市化和维多利亚时代单题
100.65巴尔扎克、雨果单题
110.65贝多芬单题
120.85一战的经过单题
130.4一战的影响单题
140.65十月革命的性质和意义单题
150.6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单题
160.65一战的影响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单题
170.65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单题
180.65斯大林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单题
190.65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单题
200.65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措施和特点单题
210.65德国纳粹政权的建立及暴行单题
220.65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单题
230.65美国冷战政策单题
240.65日本的崛起  二战后西欧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单题
250.65十一届三中全会  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单题
260.65不结盟运动单题
270.65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单题
280.65联合国与世界和平单题
290.65“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单题
300.65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