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金培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广东 七年级 阶段练习 2024-04-05 1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 杨坚灭陈前,江南民间传唱着:“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这反映了(     
A.江南人民盼望南北统一B.江南人民热情好客
C.江南水乡的美好生活D.江南人民大都能歌善舞
2020-10-20更新 | 1189次组卷 | 9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第二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2. 假如你是一位唐朝的读书人,从江南的江都(今扬州)经水路赴洛阳赶考。一定要经过下列哪一段运河(     
A.永济渠B.广通河C.通济渠D.江南河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3. 运河的舟楫之便,使中国南北相隔千里之遥的许多文化遗产在各有特色的同时,保持着惊人的相似性。这说明大运河的开通
A.推动了全国经济发展B.促进了南北文化交流
C.加强了对中原的统治D.加速了政治中心转移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4. 有人认为科举制是古代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下列有关这一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隋朝之前,选官主要看重门第
B.隋朝建立后,开始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
C.隋文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D.科举制有利于推动古代中国的教育发展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科举制度下选官范围相较于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要广泛得多,不分世庶,向全社会开放。唐文宗时的宰相段文昌、王播都是寒门贫士,都是通过进士及第入仕的。这说明科举制度(     
A.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B.提高了底层人民的素养
C.导致了社会等级的分化D.打破了选官的门第限制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6. 据《隋书》记载:“古代哲王之驭天下也,明四目,达思聪,悬敢谏之鼓,立书谤之木,以开言者之路,犹恐忠言之不止。……而帝(隋炀帝)恶直言,仇谏士,其能久乎!”材料认为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是(     
A.隋朝赋税徭役繁重B.隋炀帝刚愎自用
C.统治阶层奢侈享乐D.大运河消耗国力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7. 唐太宗李世民选拔和任用人才不拘一格,他曾多次说过:“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他手下,既有尉迟敬德这样出身敌营的将领,也有魏征这样的东宫旧仇;既有像马周这样的落魄文人,也有贵如皇亲国戚的长孙无忌。材料表明,“贞观之治”得益于(     
A.科举制度的完善B.社会矛盾基本消除C.官僚体制的形成D.统治集团的开放性
2024-02-19更新 | 934次组卷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8. “举国机要,悉在中书;献纳之任,又归门下;而尚书但听命而已”,所以“内史、纳言,是为宰相”。材料描述的制度(     
A.改善了选官机制B.中书省独揽大权
C.有利于加强皇权D.实现了三权分立
2023-06-25更新 | 32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广东省中考最后一卷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9. 唐太宗曾问魏征什么是明君,魏征回答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魏征还经常劝诫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骄戒躁。太宗曾对公卿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籍忠臣。”这说明唐太宗(     
A.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B.积极进取和勤于政事
C.以民为本和轻徭薄赋D.励精图治和注重文教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0. 武则天死后立了一块无字碑,任后人对其评说。以下对武则天的评价中合理的是(       
A.她任用房玄龄和杜如晦为相B.她因政策开明被尊为天可汗
C.她继承延续了开元盛世景象D.她创立了殿试制度选拔人才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1. 以下案例表明,历史研究(     
材料类型名称内容结论
诗歌《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唐朝处于
繁盛时期
文献《通典•食货典》天宝八年官仓存粮相当于国家4年粮食收入。
A.主要依据文献记载B.必须摒弃文学作品C.完全凭借考古发掘D.应该重视史料互证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12. 下面诗句反映出唐朝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王维〔唐代〕
绛情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袭。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曰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A.民族交融,关系融洽B.中外交往,十分频繁
C.由盛转衰,蕴含危机D.繁荣开放,盛唐气象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3.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这件大食人俑,唐,高28厘米。俑头戴尖顶折沿帽,长脸,深目高鼻,满鬓胡须,其形象与《新唐书》卷二三八中记载的大食“男子鼻高,黑而髯”相吻合。俑身穿右衽衣,腰中系带,足登长筒靴,肩背行囊,手执水壶,身体前倾,作行进状。这件陶俑折射出唐朝(       

A.唐朝与印度有着经济社会交往
B.唐朝民族关系和睦
C.唐朝制陶等手工业、制造业比较发达
D.唐朝文学艺术繁荣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4. 唐贞观八年,吐蕃赞普弄赞(松赞干布)遣使大唐求婚,唐太宗没有答应。吐蕃开始用武力要挟,进犯唐朝的松洲,但被唐军击败。贞观十四年,吐蕃再次求婚,次年唐太宗命礼部遣使送文成公主嫁吐蕃,从此,唐蕃古道出现“金玉绮绣,问遗往来,道路相望,欢好不绝”的景象。唐对吐蕃前后的变化表明(       
A.和亲政策利于维护边疆和平B.中央集权呈现强化的趋势
C.吐蕃逐渐被纳入唐朝的疆域D.当时呈现唐弱蕃强的格局
2023-08-28更新 | 22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陈店镇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5. 唐朝设立的羁縻州府(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刺史或都督,并允许世袭其职、有财政上的自主权),见于记载的有856个,其数量远超历代,它们主要统辖于单于、安北、安西、北庭、安东、安南六大都护府。唐朝羁縻州府的设立(       
A.加强了中央集权B.扩大了中央政府的管辖范围
C.推动了民族融合D.创新了边疆地区的治理模式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6. 如图文物出土于西安,根据服饰和面部轮廓等特征,可判定图中人物来自中亚。该文物(     

①体现了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                 
②见证了唐与吐蕃的友好往来
③反映了唐朝青瓷的高超工艺制作水平   
④为研究唐朝的音乐舞蹈提供宝贵资料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