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4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模拟历史试卷(一)
广东 九年级 模拟预测 2024-05-24 41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 下题图为“中国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和文化遗存分布示意图”,对此图解读合理的是(     

A.早期人类已开始定居生活B.遗存集中分布于河流上游
C.早期人类以粟和稻为主食D.展示了中国早期文明发展
2024-05-24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模拟历史试卷(一)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 西周的祭祀制度规定,天子祭祀用的第一个鼎内盛放牛肉,以下依次为羊、猪、鱼、腊、肠 胃肤、鲜鱼、鲜腊。诸侯少后两味,卿大夫少后三味,士用猪、鱼、腊三味,普通百姓只能用鱼。材料表明,西周(     
A.社会等级分明B.贵族生活奢靡
C.集权政治萌芽D.农耕文化先进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3. 秦国时修建都江堰,“汉时成都平原已全为陆土田畴”。据此可知,都江堰的修建(     
A.打破了各地封闭状态B.维护了国家长治久安
C.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D.解决了蜀地运输困难
2024-05-24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模拟历史试卷(一)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4. 秦朝这套制度打破了以血缘宗族为基础的诸侯地方统治格局,使中央权力能直接渗透到基层社会组织——乡、里、亭等机构,扫除了以往诸侯势力的屏障。这套制度指的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皇帝制D.郡县制
2024-05-24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模拟历史试卷(一)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5. 上古时期,人们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细致地观察着自然节气的变化,并进行了细密区分;汉代以后,二十四节气成为标准的自然时令。据此可知,二十四节气的出现(     
A.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B.反映了农耕文化的深厚底蕴
C.体现帝王的统治意志D.标志着农历纪年法正式形成
2024-05-24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模拟历史试卷(一)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6. 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内徙,在关中地区出现了许多以少数民族姓氏命名或以国命名的村邑,如康井村、狄村、车村、江尹村等。这些村邑名称的出现反映了(     
A.民族交融的加强B.经济重心的南移
C.游牧区域的扩大D.分而治之的特征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7. 有学者指出,隋唐时期皇权再度高涨,统治者认为想要将地方大族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国家体制内,最有效且持久的手段就是科举制度。该学者认为,隋唐时期科举制是为了(     
A.打击了世家大族势力B.创新国家的政治体制
C.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D.满足强化皇权的需要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8. 元朝统治者在修史的过程中为宋、辽、金均修著正史,不再强调华夷之辨。统治者此举意在(     
A.灌输民族平等意识B.树立元朝正统地位
C.提高官修史书地位D.加快封建化的进程
2024-05-24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模拟历史试卷(一)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9. 清圣祖康熙认为:明太祖天授智勇……凡其制度,准今酌古,咸极周详,此后历代君王均莫能及。下列最能佐证康熙帝对明太祖评价的举措是(     
A.迁都城至北京B.提倡尊孔崇儒
C.废除丞相制度D.平定东南倭患
2024-05-24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模拟历史试卷(一)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10. 洋务派创办了一批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企业决策往往以地方长官意志为准。汉阳既不产煤也不产铁,仅因张之洞一句话,汉阳铁厂便选址于此,结果铁厂从开始生产就赔钱。据此可知,洋务派(     
A.腐败问题突出B.自强愿望强烈
C.倡导实业救国D.固守官僚作派
2024-05-24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模拟历史试卷(一)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1. 有学者评价某历史事件,“这一次对封建主义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批判,其尖锐彻底的程度、所向无前的气势,远远超过辛亥革命时期……确实起了振聋发聩的思想启蒙作用”。对该历史事件说法正确的是(     
A.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B.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C.开启政治民主化进程D.高举民主与科学旗帜
2024-05-24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模拟历史试卷(一)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2. 民国建立之初,历史教科书编者开始用到“中华民族”这一概念,但这并非这一时期教科书用语的常态;五四运动后,“中华民族”这一概念被频繁使用,历史教科书在书写中国历史时,常以“中华民族”作为表述全体中国人的概念。这一变化表明,五四运动后(     
A.民众民族意识增强B.无产阶级已登上历史舞台
C.教育强国思潮盛行D.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024-05-24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模拟历史试卷(一)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3. 下表是毛泽东所著文章(部分)的观点摘录。由此可知,毛泽东认识到(     
时间文章观点摘录
1925年12月《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贫农是农民中极艰苦者,极易接受革命的宣传
1926年1月《中国农民中各阶级的分析 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雇农……乃乡村中甚感痛苦者,做农民运动极要 注意
1927年3月《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必须依靠广大贫农做“革命先锋”
1928年11月《井冈山的斗争》贫农因长期地被摧残及感觉革命胜利无保障,往 往接受中间阶级的意见,不敢积极行动
A.农民问题是革命基本问题B.建设井冈山根据地意义重大
C.中国革命必须走俄国道路D.建立工农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14. 《新华日报》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一份报纸,题14表节选自1942年该报的改版方案。据此可知,《新华日报》的改版(     
1.要“深入地反映国民党统治区人民的苦难生活、要求和呼声”。
2.只适合高级知识分子口味的学术性专刊停办。
3.半文半白的新闻体从社论到新闻一律改用白话文写作。
A.提高了新解放区的地位
B.推动了白话文全面普及
C.顺应了抗战形势的需要
D.促成革命统一战线形成
2024-05-24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模拟历史试卷(一)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5. 1948年9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决议:用最大的努力克服这些无纪律状态和无政府状态,克服地方主义和游击主义,将一切可能和必须集中的权力集中于中央和中央代表机关手里。据此可知,这一决议旨在(     
A.实现工作重心转移B.提升党员队伍素质
C.加强党中央的领导D.推动民主政治建设
2024-05-24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模拟历史试卷(一)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6. 1949年12月,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毛泽东宣读了一封人民来信,信中反映的物价高、扣税多和失业等问题,他当场交给会议处理。这体现了(     
A.人民的政治权利得到保障B.政府重视民生问题
C.中共理论联系实际的传统D.党内民主风气浓厚
2024-05-24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模拟历史试卷(一)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7. 1950年6月至8月,中央人民政府相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农民协会组织通则》《关于划分农村阶级成分的决定》等文件。这些文件(     
A.指导了新中国的土地改革B.奠定了人民公社体制基础
C.标志着反封建任务的完成D.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7日内更新 | 10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模拟历史试卷(一)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18. 下面为某位先进模范人物写的一段日记。据此推断,这位先进模范人物是(     
我是个普通工人,没啥本事,就是 为国家打了几口井,一切成绩和荣誉都是党和人民的,我自己的小本本上只能记差距。
A.雷锋B.王进喜C.邓稼先D.焦裕禄
2024-05-24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模拟历史试卷(一)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9. 1979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四川宁江机床厂的广告,这是全国第一个生产资料的广告,突破了生产资料不能作为商品的禁区。由此可见,当时(     
A.企业经营自主权提高B.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效
C.国企改革的全面展开D.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2024-05-24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模拟历史试卷(一)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0. 进入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中美两国领导人都认为有必要结束长达20多年的敌视状态,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这说明(     
A.国家元首决定外交政策B.冷战格局开始瓦解
C.国际形势影响大国关系D.多极化格局已形成
2024-05-24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模拟历史试卷(一)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21. 亚洲是世界上主要宗教的发源地,印度教、佛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都是在亚洲产生的。这体现出(     
A.亚洲文明的多元性B.大河对文明诞生的重要性
C.东方历史的悠久性D.宗教对海洋文化的依赖性
2024-05-24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模拟历史试卷(一)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2. 带有轮子的“重犁”在欧洲的广泛使用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效率。基于此,有历史学家认为,从11世纪开始,欧洲城市复兴了。由此可见,欧洲城市复兴得益于(     
A.封建王权的衰落B.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
C.贸易往来的频繁D.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2024-05-24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模拟历史试卷(一)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3. 在15世纪的大学里,士绅家庭甚至贵族家庭的子弟与下层最有才华的青少年一起接受教育,欧洲高等教育培养社会栋梁的时代已经来临。据此推断,当时高等教育(     
A.剥夺贵族教育特权B.推动社会进步
C.实现教育机会均等D.摆脱宗教束缚
2024-05-24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模拟历史试卷(一)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4. 如图,欧亚学者能绘制出下列物种的形貌得益于(     



16世纪英国人绘制的马铃薯图16世纪德国学者绘制的 番茄植株和果实图清朝吴其溶绘制的玉米图
A.文艺复兴运动B.新航路的开辟
C.列强殖民扩张D.资本主义发展
2024-05-24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模拟历史试卷(一)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5. “法国大革命时期是个高结婚率的时代……不难看出个中动因:旧的社会结构的崩溃、对单身汉的征兵带来的影响。”此时,导致法国高结婚率的主要因素是(     
A.启蒙思想深入人心B.妇女地位的提高
C.革命冲击社会秩序D.工业革命的刺激
2024-05-24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模拟历史试卷(一)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6. 19世纪中期,英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它凭借这支海军占据了通往东方航道上的一系列战略据点,防范其他大国势力的侵入。英国此举旨在(     
A.控制东方航线B.与美国争夺印度洋
C.维护海上霸权D.彰显海军强大实力
2024-05-24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模拟历史试卷(一)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7. 在十月革命中诞生的苏维埃俄国处境困难,国内被推翻的反动势力还在垂死挣扎,经济面临崩溃,人民强烈要求结束战争;国际环境更加严峻,处于帝国主义包围之中。此时,苏维埃俄国的根本任务是(     
A.加强与英法合作B.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C.实施新经济政策D.捍卫新生革命政权
2024-05-24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模拟历史试卷(一)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28. 黑人民族主义者马库斯·加维在一战后的一次演讲中说:“我们已经到了必须为我们的伟大事业做一些事情的时刻了……我们的任务是摘掉束缚非洲母亲的枷锁。”材料中“枷锁”指的是(     
A.奴隶贸易B.原料掠夺C.殖民统治D.资本输出
2024-05-24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模拟历史试卷(一)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9. 下图所反映的国际政治关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间的利益冲突B.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
C.民族解放运动高涨D.欧共体形成中产生的矛盾
2024-05-24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模拟历史试卷(一)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30. 近年来,智能机器自身的道德和法律地位问题以及人工智能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侵犯隐私、冲击就业、使人类“衰弱”或“去技能化”等问题,日益成为大众热点话题。这表明(     
A.科技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B.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C.科技进步加剧社会治理的复杂化D.互联网改变了人类社会发展趋势
2024-05-24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模拟历史试卷(一)

二、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31. 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古典帝国的扩张,商人和旅行者建立了广大的商业网络通道,连接了欧亚大陆的大部分地区和北非。在这些商路上交换的最主要的商品是来自中国的高质量的丝绸,对商人和他们的商品来说,丝绸之路就是令人瞩目的高速公路。另外,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到远方。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   郑和七下西洋,将今天的亚洲、东非、欧洲等广袤的地方,连成了一个经济、文化互动的共同体。古代印度洋贸易紧紧地将亚、非、欧连接在一起,中国通过先进航海技术,改变了阿拉伯人掌控印度洋海上贸易的状况,推动了区域国际贸易的活跃发展。郑和七下西洋成功地贯通了陆海丝绸之路,中国与印度洋周边各国的互动,作为一个“全球”贸易雏形,拉开了全球史的序幕

——摘编自万明《全球史视野下的郑和下西洋》

材料三



文物



说明
上图为唐朝拜占庭风格鸽子纹锦残片,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中国丝绸西传罗马帝国后,备受贵族的青睐,精美的丝绸源源不断地运往波斯、罗马。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丝绸不仅是单向对外输出,同时也呈现出浓郁的异域风格。上图为元朝基督教尖拱
形四翼天使石刻,现藏于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元朝时许多西亚人、中亚人来到泉州,他们将其文化传统中的四 翼神像运用到石刻的创作中。该石刻上还有许多中国元素,如飘带、如意卷云纹等。
上图为清朝“广彩瓷”—-美国独立战争人物图茶盘,现藏于广州博物馆。“广彩瓷”是在海外市场需求下生产的外销瓷器。为了扩大瓷器的销量,工匠采用西方绘画技法进行制作。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丝绸之路形成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郑和下西洋对世界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件文物,阐释其历史价值。
2024-05-24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模拟历史试卷(一)
综合题 | 适中(0.65)
名校
32. 广东拥有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优质资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土地革命时期,党中央所在地上海 和闽西、赣南中央苏区之间曾建立一条 秘密通道,折返于经济繁华、人员鱼龙 混杂的香港,经汕头北上,抵达瑞金。 这条秘密通道蜿蜒曲折数千里路,曾是 中央苏区与外界联络的唯一渠道。

——摘编自赖立钦《中央红色交通线的特殊贡献》

中央苏区红色交通线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一直是中国的经济大省和旅游大省。2009年,全省旅游总收入占全省经济比重超过8%,旅游逐渐成为支柱产业。城市在旅游活动中扮演客源地、集散地与目的地的三重作用,处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广州、深圳等城市一直扮演旅游活动的重要角色。

——摘编自吴志才《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城市旅游发展道路及经验》

材料三   广东省A级旅游景区名录(部分)

序号景区所在地序号景区所在地
1中山纪念堂广州8广州博物馆广州
2黄花岗公园广州9辛亥革命纪念馆广州
3南越王博物院广州10马坝人遗址韶关
4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广州11孙中山故里旅游区中山
5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广州12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江门
6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广州13德庆学宫肇庆
7黄埔军校旧址广州14韩文公祠潮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央苏区红色交通线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广东成为旅游大省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确定一个历史主题,以此设计一条旅游线路并简要说明理由。(要求:主题明确,线路至少包括两个景区。)

三、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33. 工业发展深刻改变人类社会。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工业遗产地理分布图

●采矿业 ▲制造业 >交通运输 口建筑业 1水利环境公共设施   丫农副业

材料二

工业革命相关史实

第一次
①以蒸汽动力为主要标志:英国瓦特改良蒸汽机
②交通运输:美国富尔顿—轮船;英国斯蒂芬森—蒸汽机车
③自由资本主义兴起,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的时期
④工厂制度出现,社会分化出工业资产阶级、工业无产阶级,生物多样性遭 到破坏;大气污染严重

第二次
⑤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发电机;爱迪生—白炽灯泡
⑥科学同技术开始密切结合: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一 飞机;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
⑦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列强争夺与冲 突加剧;二氧化碳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第三次
⑧电脑广泛使用;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⑨国际经济格局调整——各地联系更紧密
⑩贫富持续分化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工业遗产的分布特征,并指出其形成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题表中两个及以上的相关史实,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符合逻辑。)
2024-05-24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模拟历史试卷(一)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

试卷题型(共 33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30
综合题
2
论述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1,2,3,4,5,6,7,8,9,31
2
中国近代史
3
中国现代史
4
世界古代史
5
世界近代史
6
世界现代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65元谋人   北京人  河姆渡人  半坡人单题
20.65分封制单题
30.65都江堰单题
40.65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单题
50.65贾思勰和《齐民要术》单题
60.85少数民族的内迁单题
70.4科举制的影响、评价单题
80.65元朝民族融合单题
90.65加强君权的措施(明)单题
100.85洋务运动的内容单题
110.65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和主要内容单题
120.65五四运动单题
130.65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单题
140.8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单题
150.65辽沈战役单题
160.65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单题
170.65土地改革单题
180.85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单题
190.65国有企业的改革单题
200.65中美关系正常化单题
210.85佛教  基督教、犹太教  伊斯兰教单题
220.65西欧城市的兴起单题
230.65西欧大学的出现单题
240.65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单题
250.65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单题
260.65英国的殖民掠夺单题
270.65十月革命的性质和意义单题
280.85教皇子午线和三角贸易单题
290.65二战的性质和影响  50、60年代的美苏争霸单题
300.65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单题
二、综合题
310.65陆上丝绸之路  国际大都会长安  郑和下西洋
320.65黄埔军校  北伐战争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经济特区的建立
三、论述题
330.4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与影响  信息技术的诞生与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