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改革变法 > 商鞅变法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7 题号:10131810
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 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1)你认为材料一中“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这一观点正确吗?请阐述你的理由。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上》


(2)根据材料二,归纳商君改革的两项措施。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是如何为“始皇”“并天下”奠定基础的?

材料三:孝文帝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降职罢免),各宜深戒。”

——资治通鉴》


(3)结合课本所学并根据材料三,孝文帝推行的改革政策对民族关系的发展有何历史作用?
(4)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两次改革的历史作用有何相同之处?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经济活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

——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传》

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

材料三   “时海内大乱……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八十七《晋纪九》


(1)材料一人名中蕴含了丰富的时代信息,据此你可以推论春秋时期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君治秦”的历史作用。
(3)材料三反映了西晋末年怎样的历史现象?该现象对我国以后的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2020-01-27更新 | 2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改革中历史不断向前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勠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特权)。  

材料二: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次变法的内容?变法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2)列举材料二中人物改革的措施?他进行的改革有什么样的影响?
(3)综上所述,谈一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2024-04-22更新 | 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学习历史要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应问题。

材料一   由分裂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造就了老子、孔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到战国时期形成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

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归来。

——李白《古风》


(1)根据材料一中的孔子创立了什么学派?举出两个其在教育上至今仍有借鉴的理念?
(2)材料二中“商君治秦,法令至行”体现了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主张?试写出这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3)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与材料三历史事件之间有什么联系?
2020-11-29更新 | 6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