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 文革、动乱中的国民经济 > 文化大革命的爆发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6 题号:10943986
根据中国共产党的官方定义,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邓小平理论被中国共产党看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从形成到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理论的准备和初步提出的阶段

材料一   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1978年12月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后毛泽东时代中国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次会议标志着邓小平成为最高领导人,并通过了一些加速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关键性决定。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二)理论形成基本轮廓的阶段

材料三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在某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开幕词


(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丰富的阶段

材料四   如果说1978年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掀起当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浪潮,那么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即成为当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又一里程碑。

——摘编自蒋传光《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四)理论正式确立命名的阶段

材料五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结合材料一分析,“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主要是指什么事件遗留的问题?该讲话为接下来的哪个会议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该观点是邓小平最早在哪一次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的?在下一次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中,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该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视察中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鲜明地回答了经常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思想理论问题,从而使邓小平理论的主线和轮廓更加清晰。它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在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你觉得它的精髓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下面的每一幅图片都在叙述着一段历史,请根据相关信息,将其与历史融合、与实践连接,相信呈现在你眼前的一定是一个完整的历史故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是我国成功仿制新型喷气式飞机,成为当时少数几个能够制造喷气式飞机国家之一,这一成就出现在第_____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在工业建设中,集中力量加强_____基地建设。
(2)图二反映了三大改造的历史。在这三大改造的历史进程中,国家对_______________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实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居于主导地位。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我国从此进入_____初级阶段。
(3)图三漫画是_____ 运动的产物,在这一时期, 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出现的失误还有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_____运动,这两个运动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的发展,造成了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和人们生活的严重困难。
(4)图四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国家主席_____受到残酷迫害。1976年10月,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了_____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5)以上图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道路探索中有什么特点?
2021-08-28更新 | 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真题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人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自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材料二:人人有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权,人民有变更或废除旧政府,建立新政府的权利。
材料三: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京召开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础。但“文革”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1982年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对于推进新时期的民主和法制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材料出自什么文件?它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材料出自什么文件?该文件的颁布有何意义?
(3)“文革”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党的历史上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是指什么?
(4)概括指出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趋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步,这得益于我国坚持什么治国方略?
2019-01-30更新 | 9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美国《时代》周刊,从未停止过对他的审视和打量。请你结合《时代》杂志及相关材料,探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2月7日,毛泽东第一次成为《时代》封面人物。《时代》作如此描述:“对毛泽东而言,则意味着巨大的荣耀。5亿困顿疲惫的中国民众在上周见证了毛的辉煌——他们进入了北平。”

材料二   第一步,改变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中国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

——毛泽东

材料三   1950年12月11日的《时代》封面。选择毛泽东作为封面人物的理由:“他的军队让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遭受到了痛击。”

材料四

变化行业1953年农轻重比例(%)1957年农轻重比例(%)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52.843.54.5       
轻工业29.629.212.8
重工业17.627.325.4

材料五   毛泽东分别在1958年12月1日和1967年1月13日登上了《时代》的封面。1958年的《时代》内文如此描述:“乡村里的夜晚,无数的高炉向天空迸射着耀眼的红色光芒,开始大炼钢铁。”而1967年的封面则写着中国陷于混乱,且封面主调是灰白,隐喻中国是一穷二白。


(1)依据材料一,回答“他们进入了北平”准备召开什么会议?
(2)请你说出材料二中毛泽东“第一步”和“第二步”实现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说出当时中美之间的关系如何?文中“痛击”指的是哪一军事行动?“他的军队”被誉为什么?
(4)据材料四表分析1953-1957年工业发展比较快,得益于哪一计划的实施?写出两个该计划在重工业方面取得的成就?说出此计划的作用?
(5)材料五这两期《时代》封面,分别反映了当时中国国内发生的哪两大重大事件?
2023-08-03更新 | 1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