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 人民政权的巩固 > 土地改革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9 题号:11465483
经济发展关系到各国国计民生、国家长治久安。20世纪50—70年代是我国经济建设的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11日社论

材料三   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纷纷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1)据材料一的文件,我国农村掀起了什么运动?这次运动颁布的法律文件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指出“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是指什么?为了实现这个“理想”,党中央在1953年制定并实施了什么规划?
(3)材料三反映的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哪次严重失误?
(4)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怎样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5)综合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认为国家制定经济政策要注意哪些问题?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发现身边的历史。学习历史的途径很多,某校李老师与初三九班同学共开了“学历史用历史”的实践研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任务一 【读名著——了解历史事件】

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宾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

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


(1)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任务二【研民俗——分析历史原因】

灶神贴于家家户户灶壁正中。腊月二十三张贴,以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决定对文化教育进行改革,改造灶神就是其中之一。

图1   民国二十四年(1943年)发行的历头灶神

说明﹔旧灶神中,正中间为灶婆、灶公正面神像,灶公神像作为主神略宽干灶婆,两人官袍加身,神光护,。肃穆祥和,注视观者,充满整个空间。梁柱之侧剩余的两个狭窄空间,是灶璧后的厨房内室,各有一妇人半侧身,于案头忙活炊事。地面居中摆养一座聚宝盆,左右两侧分别站着持荷仙童和宝盒,童子两侧是财神。上方正中绘一座云端宫殿,左名三道神光。两旁各有一童子挥舞双臂,骑马飞奔,甚为欢快。左右各有一条神龙飞升。整幅画充满神秘宗教气息。

图2   建国初发行的《民主家庭》新历头灶神

说明:新灶神《民主家庭》正中,一对年轻夫妇的半身像取代原来的灶神形象,两人胸前分别佩戴“生产模范”劳动英雄”字样的红花。两人头顶门楣正中有“民主家庭”四字。

左右梁柱上题有“民主自由新世界,劳动读书好人家”的对联。两人背后各有一个身穿朴素制服的公务人员。最下方有个童子肩抗锄头、斧头,都在持书阅读。历头部分居中的是五角星,左右斜插五星红旗。旗帜斜下角空白处各有一位挑水农民朝一簇庄稼走去、左右边角处有两个青年在割麦,两人之下是两个老者精神焕发,寒暄正浓。

(2)对比两幅灶神图片与文字说明,指出建国初期我国社会发生的重大变革,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变革发生的原因。
任务三【看春晚——感受时代变迁】

央视春晚体现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发展以及中国人民生活变迁的历史轨迹。

1984年节目首次出现小品形式:张明敏一曲《我的中国心》作为港台歌曲首次亮相。
1993年央视春晚开始实行导演招标制。小品:《市场速写》;《春天的故事》引发全民传唱。
1997年《公元一九九七》,演唱:韩磊、孙楠、彭羚(香港)等九位歌手
2000-2008年反映北京申奥、抗震救灾、神舟上天等国家大事以及“空巢老人”“大忽悠”等社会现象也以各种形式呈现。
2011年首次推出网络春晚。
2016年出现许多反映中国梦的节目,如《丝绸之路》等。
2019年技术创新是晚会亮点,实现了通过5G网络实时传输4K高清视频结合VR技术向全国转播分会场节目。
2021年《向祖国报告》,嘉宾: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四位总设计师;“2020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奖个人及组织代表

(3)请根据上表中历年春晚特色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历史观点,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150-200字;格式完整,表述成文;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7日内更新 | 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观看下面两幅图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 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随后,制定了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猛烈地冲击着几千年的封建制度,特别在一亿人口的老区和半老区,基本消灭了封建制度,改变了农村旧有的生产关系,使农村各阶级占有的土地大体平均,贫、雇农基本获得相当于平均水平的土地和其他生产、生活资料。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参战,担负巨大的战争勤务,并以粮草、被服等物资支援自己的子弟兵,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图二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0多万吨粮食的地租也被免除。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同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图一图二宣传的内容属于史料类别的哪一类?(     )(写字母)
A.第一手资料       B.第二手资料
(2)根据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写出三点即可)
信息点一:________信息点二:________信息点三:________
(3)请选择其中一次土地改革说说对中国当时政局的作用?
2021-06-06更新 | 11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藏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千百年来,藏族同胞为开发和建设西藏做出了伟大的贡献。71年来,西藏人民生活发生历史性变化。旧西藏90%以上的人过着衣不弊体、食不果腹的生活,文盲率高达95%。今天的西藏,各族群众不愁吃、不愁穿,15年公费教育全面实现,老百姓的生活品质日益提高。从金沙江边到狮泉河畔,从雅江谷地到藏北高原,幸福的歌声传遍西藏每一片土地。

材料二:有位农民在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


(1)材料一中71年来开始于哪年发生的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在当时对我国产生了什么重大意义?
(2)新中国成立后哪一政策实现了新解放区农民的“梦想”?这一事件的完成距今年(2022年)多少年?这一事件的完成在经济方面有什么意义?
(3)上述两个事件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共同作用?
2022-07-11更新 | 1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