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秦朝的兴衰 > 秦末农民大起义 > 陈胜吴广起义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0 题号:1158945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历史课上,小明发言说:“陈胜、吴广是因为在前往渔阳戍边途中遇雨误期,按秦律当斩,才揭竿起义的,如果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就不会爆发了。”

材料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邦《大风歌》

材料三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垓下歌》


(1)根据材料一内容,你同意小明的观点吗?试结合所学史实评析这一观点。
(2)材料二三分别是两人不同结局的写照。楚汉之争的结局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元芳在上历史课时,老师通过两幅示意图的学习,提高她的时空观核心素养。

(1)图一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的示意图,请写出长城起止地点。从图中找出秦朝定都哪里?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什么制度?
(2)与图一中渔阳有关历史是:公元前209年,有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遇雨误期要被处死,在谁的号召下决心起义?秦朝短暂而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图二的都江堰是在成都附近的哪一流域上由谁主持修建的?渠首工程分为哪三个主体工程?
2019-12-13更新 | 2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有900余名穷苦百姓被征发到渔阳戍守边疆。当他们走到大泽乡这个地方时,遇到了大雨,道路被冲毁,已经不能按期赶到渔阳了。而按照秦朝的法律,误了期限是要被杀头的。他们当中的领队人陈胜、吴广于是密谋说:“现在逃跑被捉住了是死,举行起义不成功也是死。既然都是死,不如举行起义,死得壮烈些。”

材料二 刘邦在进攻咸阳后与关中的老百姓曾约法三章:杀人者偿命,伤人者和盗窃的罪犯处以相应的罪责。巨鹿之战消灭秦军的主力后,项羽担心20多万投降的秦军心里不服,有可能会出乱子,于是乘夜间将这20 多万秦军士卒全部活埋。

材料三 项羽兵败垓下,在乌江自刎前曾说:“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1)陈胜、吴广如不遇大雨,是否会爆发秦末农民起义?为什么?

(2)秦亡,西楚霸王项羽也亡。他们败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018-11-26更新 | 2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在中国古代,皇帝的作为往往和国家的兴亡有着很大的关系。请结合下列有关秦汉时期帝王的资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史论话秦亡】

材料一:及至始皇……废先王之道(废除古代帝王的礼制、法度),焚百家之言……以弱天下之民……然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贾谊《过案论》


【观点话次兴】

材料二:汉初在沿用秦朝地方管理制度外,对一些王公和战争和功臣,分封了一些诸侯王国。诸侯王的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

材料三:他们勤政爱民,使西汉出现“文景之治”。他雄才伟略,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1)材料一中的“废先王之道”是秦亡的原因吗?你认为秦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在中国历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3)根据材料二回答:汉初分封的诸侯王国后来的发展对中央造成极大的影响,当时统治者继位后采取什么措施消除这一影响?此外他为加强中央集权,他在思想上的具体措施又是怎样的?
(4)材料三中提到的西汉帝王除了汉文帝和汉景帝还有谁?说一说“他们”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使西汉出现“文景之治”?
(5)说一说秦亡汉兴带给你的感想或启示。
2019-12-06更新 | 5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