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改革变法 > 商鞅变法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77 题号:11965571
阅读材料:

材料一: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回师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材料三:公元前209年,有900多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边境,他们走到蕲县时,遇上大雨,道路被冲毁,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就要处死,他们中的两个小队长,杀死了两个押送的军官,领导大家举行起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商君”是谁?“商君治秦”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2)材料一中的“商君治秦”这件事对材料二中的“秦王扫六合”有什么作用?
3)材料三中“领导大家举行起义”指的是什么事件?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次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能从中得到什么认识?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君书》

材料二: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是哪位政治家说的?
(2)变法得到哪位君主的支持而得以实行?概况材料二反映了变法中哪些措施?
(3)这次变法有何意义?
2019-11-05更新 | 38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君:“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史记》

材料二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

材料三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


(1)材料一中的“商君”指的是谁?这句话体现了他怎样的思想?“商君”是在谁的支持下开始变法的?
(2)材料二体现了商君变法的哪一项措施?请你写出商君变法的其他措施。
(3)结合材料三以及所学内容,说一说这次变法的作用。
(4)商君最后被处死,请你说一说这次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从这次变法中我们能够得到怎样的启示?
2019-09-27更新 | 77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中国自古以来都有重视农民、农业、农村的优良传统。某校七年级同学探讨了“中国古代农业发展”,请你参与探究。

探究一【兴修水利工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对都江堰的评价:建于公元前3世纪,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的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在岷江修鱼嘴,分为内、外江,枯水季将海水调入内江,以利灌溉,涨水季将水调往外江,保证县城安全。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都江堰示意图
(1)根据材料指出,战国时期修建的都江堰有何特点?根据示意图指出该水利工程的功能。并根据材料归纳该工程的作用。

探究二 【调整统治政策】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2)根据材料,指出该变法的名称,并归纳该变法的主要举措。

探究三 【引进优良作物】

《历史上的外来作物引进》记载:“中国精美的丝绸是这条商路上运输最多的商品,而石榴、葡萄、胡麻、胡桃、胡豆、胡萝卜等西域物产,也是在汉朝时通过这条商路传到内地的,在中原很多地区得到推广种植。这些作物的引进,不仅增加了我国农作物的种类,更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及饮食结构的变化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3)材料中新的农作物是通过哪条商路传入内地的?引进这些农作物有何重要影响?

探究四 【采用先进技术】

傅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上)》:东晋南朝时,在太湖、鄱阳湖和洞庭湖一带开辟出了大量湖田。迁往南方的中原人民还把北方农作物的栽培、施肥、牛耕等先进技术与南方水田种植经验相结合,在江南地区普遍实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则种双季稻。这对江南经济的开发,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并且由于这个地区具有远比北方更为优越的自然条件,故发展非常迅速。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东晋南朝时南方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并指出这一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
2023-02-18更新 | 4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