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中华文化的勃兴 > 百家争鸣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0 题号:12297110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极大影响了亚洲乃至全世界文化的发展,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社会各方面经历着重大变化。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旧的经济形式不断崩溃,新的经济形式不断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也非常活跃,形成了众多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

——摘编自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回答战国时期社会哪些方面经历着重大变化?战国时期“学术领域非常活跃”最突出的表现是什么?

材料二: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中国历史众生相》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秦始皇和汉武帝为统一思想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三:两汉社会观念高频词汇统计表


——整理自李振宏《两汉社会观念研究——一种基于数据统计的考察》


(3)根据材料三,回答材料反映出汉朝的主流思想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我国古代主流思想变化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推广私人教学,在实践中,破除了等级、地域和种族的界限,接收贾人、贱人、和农家的子弟入学。他在教学中坚持对不同对象施以不同的教育,主张因材施教,培养各具专长的人才。为了教学的需要,孔子还搜集、整理、编订了《诗》《书》《礼》《乐》《易》等作为教材。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孟子主张统治者施行“仁政”,推行道德教化,让老百姓过上富足生活。韩非子则认为“好利恶害,夫人之所有”,因此提出“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

——摘编自崔永东《中西法律文化比较》

材料三: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之学异常活跃,极富创造力,被公认为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灿烂辉煌的时代。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此伏彼起的各种学术思想,几乎都渊源于春秋战国时代,都受到诸子之学的深远影响。

——摘编自颜世安《从“稷下学宫”看战国百家争鸣》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对教育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孟子和韩非子的政治主张有何不同。
(3)综上所述,分析“诸子之学”对中国古代社会有何影响。
2024-02-07更新 | 2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思想活跃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剧烈变化的表现之一。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两千多年前,中华大地上曾有一批百科全书式的渊博学者。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试图创造一个美好的理想社会。他们倡导发起的这段学术争鸣,是人类文化史上的里程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一批百科全书式的渊博学者”的时期,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学术繁荣局面,这一局面被称为什么?

材料二:某校七年级同学组织了一个历史课本剧(片段)

旁白: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通过变法逐渐强大起来,争霸战争更加频繁,诸侯之间大规模的战争,引起了许多争论,这天,一群学者对当时的社会形势发表自己的看法。

A说:虽然连年战争,但“民为贵,君为轻”,统治者应该以“仁政”治理天下。

B说:先生此言差矣,我们应互相关爱、反对不义战争。

C说:君主治理国家,不能空谈仁义,而应进行改革,以法治国。

D说:你们说的都不对,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如果像在陆地上行船,水中驾车一样治理国家,怎么能行呢?


(2)依据材料二,请你判断B代表了哪家学派的观点?其中哪家思想对我国影响最深远,后来确立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填写序号)
(3)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假如你是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国君,你会采用怎样的治国思想?请填写序号并说明选择理由。
2023-08-15更新 | 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源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治结构的转型和社会伦理的失序导致了精神思想界的困惑,“学在官府”禁锢的被打破,士阶层的脱颖而出,促成了知识分子自由争辩的局面。诸子蜂起,学派并作,辩诘于学堂,争鸣于讲室,为治理社会、安定人心设计了各种方案,形成了自由议论的时代风气。

——摘引自王家范等《大学中国史》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材料三   韩非在《有度》篇中说:“威不两错,制不二门。”这是韩非借用《管子·明法篇》中的话,即“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群臣共”。故曰“威不两错”。

——徐大同《政治学研究》

材料四   “老子、墨子、孟子、庄子等中国诸子百家学术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

——摘编自《习近平同志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知识分子自由争辩的局面”被后世誉为什么?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诸子学派争论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可摘抄原文,2分)
(2)材料二中的图一是何人?他有什么教育成就被后人誉为“万世师表”?(任举一点,1分)请写出他创建的学术流派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3)阅读材料二,韩非是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集大成者?“威不两错”,要求“威势独在于主”,体现了韩非要求君主建立什么政治制度?
(4)结合材料四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2023-10-03更新 | 3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