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 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 >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51 题号:13174078
科技发展是大国崛起的重要因素,大国崛起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时期中国的哪一项发明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

材料二   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他们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瓜分世界。为了夺取更多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欧洲列强展开激烈争夺……德国与英法等国的冲突不断加剧。

一摘自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是哪个国家?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这个国家发动了哪场战争?

材料三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利器之器。

一李鸿章


(3)据材料三中李鸿章的主张是什么?列举其主张付诸实践的一例具体举措。

材料四   当今世界各国的生产活动联系密切,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连成一体,贸易国际化的程度空前扩展,世界贸易的增长率高于世界生产的增长率。2003年从出口角度计算的世界贸易总额(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达9.5万亿美元,相当于1980年的3.9倍。

一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师教学用书》


(4)材料三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为了顺应这一经济趋势,我国于2001年加入了哪一国际组织?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其法用胶泥刻字……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密布字印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项重大科技发明?根据材料一指出此项科技发明的作用。

材料二   



(2)材料二是我国古代哪项科技成果?请分别说明这项科技成果在中国和欧洲的应用情况。

材料三   马克思说:“…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总的来说变为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创新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重要的推动力。


(3)对于宋代的三大发明,马克思有精辟的论述。请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其重大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2020-08-13更新 | 52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 起源于民间的私人聚书讲学活动。民间或私人具备藏书条件, 构成书院教育产生的前提。

——据王炳照 《中国书院史话》编制

     

            图1唐末五代书院数量分布示意图                                                                   图2宋代书院数量分布示意图
(1)根据材料,概括与唐末五代相比宋代书院的特点。
(2)小萌认为:“唐末五代与宋代书院分布情况差异的原因是印刷术的发展。”你是否同意小萌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2023-08-06更新 | 125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语言和艺术的传播和发展,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息息相关,可以反映历史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发展与传承】

材料一“家”,现代汉语常用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本意是屋内、住所。到了周代金文中以不强调性别的写法为主,后世的"家"字就是由这种写法演变而成。

时期周代秦朝20世纪初
字体甲骨文金文仿宋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将表格中的①②部分构建完整。“仿宋体”源于宋代临安等地印刷作坊出现的类似印刷体的字体,宋代哪位匠人的发明推动了当时印刷行业的发展?

材料二

时期北魏前期北魏后期唐朝
石窟壁画
特点大同云冈石窟中北魏早期的飞天舞姿雄健,具有游牧民族的审美特色北魏迁都洛阳后开凿的龙门石窟中,飞天的服饰、舞具都有中原汉风敦煌莫高窟第23窟的壁画《雨中耕作图》,描绘了一家人在雨中辛勤劳作的场景,妙趣横生
(2)飞天是我国石窟艺术中最富舞蹈美感的形象之一。大同云冈石窟与龙门石窟中飞天形象的变化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写出北魏时期促进这一现象的改革名称。《雨中耕作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唐朝时期发明的先进的耕作工具是什么?

【传播与发展】

材料三   一条横跨欧亚大陆的交流通道被打开,中国丝绸是这条通道的主要贸易品。这种又薄又滑的丝织品,在地中海地区的供应量不断增加,随处可见,广受人们喜爱,它能让穿着者在众人面前显得光鲜。

——摘编自【英】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汉朝时这条“横跨欧亚大陆的交流通道”的名称。汉朝时开启这条“横跨欧亚大陆的交流通道”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材料四   "东学西渐"是指古代中国文化向西传播的过程,经历了三个高潮: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宋明时期。公元16、17世纪以前的欧洲在文明的发展中与中国有比较大的差距,而他们向中国文明的学习与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文明的顺序是相似的,即先从科学技术开始,包括四大发明、陶瓷、冶金、纺织等,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摘编自《“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之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两例隋唐时期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并阐述两例宋元时期,我国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的科学技术成就。

材料五




元代 青花云肩凤纹菱口大盘(伊朗出土)

—、青花瓷,因白地青花纹饰而得名,其青(蓝)色源于一种西亚的矿物染料。元代崇白尚蓝,与伊斯兰尚色之风相合。瓷面装饰布局繁密。融合阿拉伯纹饰对称连续的风格。

——摘编自刘中玉《14世纪蒙古体系变动下的青花瓷》

二、宋元早期频繁的战争没有对景德镇造成重大破坏,南北陶瓷工匠汇聚于此,“扶其技能以食力”,景德镇逐渐成为元代青花瓷主要产地。

——摘编自康青《互动互文的青花》

三、元代在重要商港设立市舶司,并由官方直接出面招邀海外诸国商人,往来互市。当时所造海船“大船有十帆至少是三帆,一一每一大船役使千人”。14世纪元代官方文献规定。海上航行必须根据针路定向航行。

——摘编自张国刚《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元代青花瓷畅销海外的原因。

材料六   15世纪前期,明成祖派遣宦官郑和远航海外。郑和先后七次率领船队出海,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

——张帆、李帆主编《中外历史纲要》(上)


(6)依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最远达到的地区。分析郑和下西洋的背景。
2023-05-07更新 | 9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