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秦朝的兴衰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和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9 题号:13191604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根本不同在于:封君及其封邑是世袭的,而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免,直接听命于国君,领取俸禄,概不世袭。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全面推行郡县制度既是适应政治统治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摘编自赵毅、赵铁峰《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

——[美]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

材料三   秦汉是我国多民族形成与发展时期。……她以空前繁荣的经济文化、众多的人口和广大的地域成为中华民族的主题凝聚核心。秦汉统一与边疆开发,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创造了各民族共同为一体的“华夷一统”的现实。

——《“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1)依据材料一,概括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推行郡县制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的措施。该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依据材料三,指出秦汉时期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产生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三   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摘自《汉书·诸侯王表》

材料四   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

——唐太宗

材料五 元朝结束了自唐末五代十国以来的分裂割据、政权对峙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少数民族首领为皇帝的全国性政权。


(1)根据材料一分析秦王的贡献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整套制度的特点是什么?指出秦朝在地方上采取的是什么制度?
(3)材料三中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对当时西汉有什么积极作用?
(4)材料四中的唐太宗在位时勤勉治国,锐意革新。在政治上,他进一步完善了哪两个制度?
(5)元朝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的割据和分裂局面,实现了大江南北的统一,为加强对边疆的管理,元朝在西藏地区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归中央哪一机构管辖?
2021-01-29更新 | 12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制度构建和政策实行都反映时代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以后又增至四十余郡。郡下设若干县,县下有乡,乡下有亭、 里。皇帝的政令,通过三公九卿,直达郡、县、乡、亭、里,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权化体制。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⑴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朝代实行的什么地方行政制度?

材料二《西汉初期封国和中央力量对比》



⑵根据材料二,分析西汉初年封国和中央在人口和辖郡的力量对比。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材料三 从本质上看,宋代只不过是残唐五代的延续,宋代之所以国祚长久,没有短命而亡, 只是因为宋太祖断绝了武人专政的传统……宋代的中央政府管理体系多头分权,效率并不很高。

——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


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太祖为断绝“武人专政的传统"采取的政策。据材料二,说一说这一政策的弊端。

材料四:中国地方行政区划,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按山川地形的自然境界建置。……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李孔怀《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⑷根据材料四,指出元朝的地方行政区划有何特点?概括统治者将地方区域设置成“犬牙交错”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五: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如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 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⑸材料三中故宫导游所说的“偏房”是清朝的什么机构?请你对该机构的设立作简要评价。
⑹综上所述,归纳各王朝统治者采取措施的共同作用。
2021-03-26更新 | 5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文字中的中国】

材料一:


【思想中的中国】

材料二:凡诸子百八十九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说,以此弛说,取舍诸侯。

——《汉书・艺文志》

【科技中的中国】

材料三:自古书契(文书)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绢类的丝织 物)者谓之为纸。绿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皮、麻头及敝布(破布)、鱼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从此没有不跟着使用的),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后汉书》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哪个朝代开始?把全国的文字统一为小篆的是哪位皇帝?
(2)材料二反映了这一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孟子是哪一学派的代表人物?
(3)材料三中的“蔡侯”是指谁?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蔡侯纸”具有什么优点?(任意一点即可)
2022-10-06更新 | 6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