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伟大的历史转折 > 十一届三中全会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 题号:1366200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它在拨乱反正, 提出改革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

——摘编自《中共党史上的80件大事》

材料二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材料三   “20世纪的最后20多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 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复兴之路》解说词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 我国进入到什么历史时期?
(2)中共十九大上,什么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材料二体现了哪一政策?它对我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4)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最后20多年,邓小平领导中国人对民族复兴进行过哪些探索?(请举出 1 例)
(5)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有什么特点?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探究一:人民站起来)

材料一: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


(1)根据材料一指出让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标志是什么?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拥有“崭新的姿态”的理解。
(探究二:经济大发展)

材料二:1978-2016年国民经济部分年份情况简表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1978年3524亿元343元113.6元
2007年246619亿元13786元4140元
2016年744127亿元33616元12363元

材料三:1979-2016年外商直接投资部分年份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时间1979-1987年1992年2001年2008年2013年2016年
外商直接投资17.69110.08488.781083.121175.861260.81

材料四:1990-2014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部分年份情况表

材料五:中国改革开放若干大事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的决策
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设想
2013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首次超过美国
(2)材料二和材料四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3)请你运用材料五中的史实,试对材料二、三、四中的任意一个材料进行解释。
2022-09-09更新 | 2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伟大的祖国经历了从“站起来”到“富起米”再到“强起来”的光辉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并进行探究。

[站起来]

材料一: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富起来]

材料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人民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极大地发展了生产力,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使中国走上了一条富裕安康的强国之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邓小平如何使中国人民“富起来”?邓小平理论何时什么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强起来]

材料三: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发有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我们相信,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华民族这个“东方巨龙”一定会日益“强起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3)根据材料三四答,推进中华民族日益“强起来”的重大举措是什么?请列举21世纪中国日益“强起来”的两个事例。
(4)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光辉历程,你有何感悟?
2021-10-11更新 | 4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被赋予鲜明的中国特色,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校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一场相关历史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引进学习之路】

图一《青年杂志》封面

材料一   二十世纪初期,以陈独秀、胡适等人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为了寻找出路,扔怀抱对资本主义的幻想,不断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中国先进分子在现实教育下充分认识到,中国工人阶级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和中国革命的前途……在五四运动爆发两年后,在无数仁人志士的努力下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摘编自安美德《五四运动:近代中国上升的历史拐点》

【革命探索之路】

材料二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人深入分析国情,认为只有落脚农村才有可能扭转革命时局。为此,毛泽东等人开辟了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先河,探索解决民族解放之路。

——摘编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飞跃的逻辑生成和现实意蕴》

材料三   太阳出来照四方、毛主席的思想闪金光。太阳照的人身暖哎……主席的思想传四方革命的人民有了主张,男女老少齐参战哎,人民战争就是那无敌的力量!

——《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

【发展改革之路】

材料四   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在1956年已经基本完成,农业合作化……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上实现,于工业合作化也基本上完成,资本主义工商业已经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

——《新年的展望》(1957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五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实践创新之路】

材料六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共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结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

——摘编自中共二十大报告

(1)图一中是哪一运动的重要阵地?材料一中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不仅在认识上发生变化,而且这场运动在中国革命中有着重要的转折意义,写出“转折”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探索出一条怎样的“民族解放之路”?为什么说图二会议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三中为紧紧依靠人民,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了怎样的土地政策?
(3)材料四中反映的历史事件使我国的所有制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指出,为“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什么伟大决策?结合做学知识,列举两例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到党的十五大召开,中国共产党“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的具体做法。
(4)“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当前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坚持思想理论实践和创新历程的感悟。
今日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