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五四运动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9 题号:1416552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主题运动学习西方内容

救亡图存
洋务运动器物
戊戌变法1
2
新文化运动思想文化

(1)依据所学知识将材料一的表格补充完整。、

材料二       在山河破碎、国家危亡、是非颠倒、民族蒙耻之际,中华民族淤积已久的爱国激情猛烈地迸发出来。以学生为先锋的民众运动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展开,并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大中城市。据统计,运动波及全国 20 多个省的 100 多个城市, 处于抗争中心的山东、长期遭受日本侵略的东北和上海郊区等地的农民也参加了斗争。除少数亲日派当权者外,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工人阶级、工商业者等几乎所有的城市居民都不同程度地卷入了五四运动的浪潮。

——李东朗《五四运动与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


(2)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依据材料二归纳五四运动的特点。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共工农党员比例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变化原因。

材料四

史实①史实②史实③史实④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炮轰东北军北大营,占领沈阳城。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实行“兵谏”,扣押了蒋介石。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悍然炮轰宛平县城和卢沟桥。中国守军第29军奋起抵抗。

1938年春,日军南北对进,夹击徐州。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血战临沂、滕县、台儿庄等地。

(4)从材料四记述的史实中任选其一(史实①除外),说出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及这一事件对于中国抗日战争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的过程中不断摸索,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材料二:


材料三:会议……让博古下了台,这样全党终于在毛主席的路线下团结起来,顺利完成了长征。

                                                ——陈毅《三年游击战争回忆》(摘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
(2)材料二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个历史事件是什么?后来8月1日被正式定为什么节日?
(3)根据材料三指出“会议”指的是哪一次会议?简述这次会议的重要意义?
(4)通过以上材料的探究,你有怎样的认识。
2021-03-19更新 | 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根据下面的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浮雕是历史场景的再现。

      

(一)虎门销烟                                                                   (二)五四运动


(1)浮雕一事件有何作用?浮雕二事件有什么重要的转折性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音乐创作源于时代诉求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笑,齐欢笑。

——《国民革命歌》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黄河大合唱》

(2)简述上面两首歌曲分别反映了什么时代主题?

材料三: 文学可以反映时代心声。

我牺牲了我的一切幸福,为我事业奋斗。请相信这一道路是光明的、伟大的。

——左权写给叔父家书


(3)材料三展示的这封家书蕴含着写信的人怎样的精神?
2023-06-04更新 | 2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它对中国从传统政治形态走向现代政治形态,最终成长为现代性的政治形态做了初步探索,从某种意义上说,辛亥革命是我国从传统政治迈向现代政治的分水岭。

——摘自富成慧《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现代性研究》

材料二   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的新气象

《新青年》(月刊)新潮社全国教育联合会要求政府正式提倡白话文
《每周评论》(周刊)国民社教育部训令国文教学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新潮》(月刊)平民演讲团教育部下令废除所有文言文教科书
《国民》(月刊)少年中国学会19181919年制定了汉语“注音符号”
《少年中国》(月刊)工读互助团19201921年白话文被公认为“国语”

——改编自周策纵《五四运动史:现代中国的知识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辛亥革命是我国从传统政治迈向现代政治的分水岭”的主要依据。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呈现的“新气象”,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3)结合时代特点,为上述材料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2022-05-14更新 | 9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