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02 题号:14654741
今年是辛亥革命1l0周年。八年级3班以“辛交革命一一走向共和”为主题设计了如下任务。让我们跟随他们一起重温历史,感受革命先驱们为救亡图存进行的不屈不提的抗争。

【构想共和】



(1)观察上面两副图片为辛亥革命做了哪些方面的准备?

【浴血共和】

材料一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负,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没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


(2)依据材料一,说说黄花岗烈士身上体现了什么样的价值。

材料二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枪声一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辛亥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了道路。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缔造共和】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
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4)根据上面两幅图,说说辛亥革命取得了什么成果,这些成果最终都发挥了它的作用了吗?为什么。

【维护共和】

材料三   1912年3月20日,宋教仁于上海火车站遭暴徒枪击,之后不治身亡,享年31岁。1315年底袁世凯自称“中华帝国皇帝”,接受百官朝贺。下令改民国五年为洪宪元年。


(5)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革命党人为维护共和做了哪些努力?说明了什么?
(6)通过以上探究,请你以“追忆辛亥革命缅怀中山先生”为题,写一篇小短文。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伟大人物影响历史发展进程。

材料一: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而被称为“鬼子六”的奕䜣力倡洋务……李鸿章一生事业与洋务相连。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朕思考时局艰难,不变法不足以救中国…现在朕位几乎不保。你们康有为、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应妥当秘密筹划,设法相救。”

材料三:在近代中国变革的道路上,如果说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那么到了20世纪初年则进入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时代。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四:“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已经五十多年了……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1)写出材料一中李鸿章办所民用企业一例。他们立倡洋务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密诏中提到的变法是指什么?变法内容中最能体现发展资本主义愿望的措施是哪一条?
(3)孙中山领导的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材料四中毛泽东所说的“有它胜利的地方”指的是什么?
2021-03-22更新 | 48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如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的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重要工业。用一句话概括洋务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2)图二中的谭嗣同是某变法运动中的重要代表人物。这场变法运动的代表人物还有谁,请列举两人?
(3)图三中的孙中山一生致力于中国的革命事业。他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名称是什么?孙中山在中国近代史上最突出的贡献是什么?
请简要评价孙中山。
(4)图四杂志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文化运动宣传的两大口号是什么?
(5)请为上述四幅图拟一个主题。
2020-02-14更新 | 57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材料二   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消息传出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痛陈时局的危险和变法的紧迫性,呼吁变法。

材料三   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认同……孙逸仙者,非一氏之私号,乃新中国发现之名词也。有孙逸仙而中国始可为……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等人筹办洋务的目的是什么?李鸿章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的关键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变法历时103天,史称什么变法?此次变法中唯一留下的新政措施是什么?
(3)材料三中,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什么革命组织?该组织的机关报纸名称是什么?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德、赛”两位先生指什么?根据材料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5)纵观上述材料,你从中国近代化历程中得到什么认识?
2023-11-07更新 | 2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