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中华文化的勃兴 > 百家争鸣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 题号:1465860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工具说进步)

材料一:



                 图一 耒耜               图二 青铜器                                图三 铁制农具
(1)材料一中,图一工具的出现表明哪个生产部门有了一定发展?图二是我国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它的名字是什么?图三铁制农具的使用引起了社会的剧烈变化,它是什么时期出现的?

食物话变迁)

材料二:这一时代人们栽培和利用的植物比后世多而杂,有所谓”百谷百蔬”之称,后世所谓”五谷”(粟、黍、稻、麦、菽)也包括在内。在各种栽培作物中,北方以粟(稷)为主,南方以稻为主,麻葛和蚕丝则是主要的衣着原料。这种作物构成延续到唐宋以前仍未根本改变。

——摘自新闻网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最早种植粟、水稻这两种农作物的的原始居民。

(文化言发展)

材料三: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如图)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3)材料三图中是什么文字?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它的出现有什么重大意义?

材料四: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传统不再成为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因为传统的颠覆而兴起的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其作用恰恰是加速了传统的消亡。——(这场运动)塑造了一个民族文化的基础底色——政治、文化乃至民族性格,无不于此能找到它们的影子。

——摘编自丁伟《中国人与中国文化》


(4)材料四中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结合材料分析这场运动对后世中国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令,行偶语(“诽谤”的意思)之刑”,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大抵在文艺复兴的初期,它的倾向是偏于复古的;后来到了盛极将衰的时期,却又见老树根上,到处产生新芽儿了。

——陈衡哲《西洋史》

材料三: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近代以后的深重苦难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来就没有教科书,更没有现成答案。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结合所学,材料一中的“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及“空前浩劫”分别指什么史实?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新芽儿”的具体含义?其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谁?请你谈谈在新时代我们应该如何续写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
2023-05-25更新 | 3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部编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当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各学派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部编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部编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为了改变“学在官府”、学校专为贵族子弟而设的情况,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当时”是我国哪一历史时期?我们把材料二中此种局面称为什么?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各个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汉武帝采取这一措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这一措施的深远影响。
(4)在日益现代化的今天,你认为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我国传统文化?
2020-11-04更新 | 6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某校七年级学生“走进百家争鸣”为主题展开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鸣”之原】

材料一   春秋战国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招贤纳士。经济上,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在科技上,天文学,医学等科技取得较大进步。在文化上,私学兴起,形成许多学者和思想流派。

(1)根据材料一总结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任务二——“鸣”之物】

材料二   ①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②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③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贯存乎慎法……④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⑤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⑥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

(2)材料二是同学们整理的百家之言,其中属于儒家和法家的名言分别有哪些(填序号)?请写出名言②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任务三——“鸣”之功】

材料三   百家争鸣在经济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繁荣,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百家争鸣的局面也映射了各种力量的壮大崛起,动摇了周天子的地位,又影响着各个诸侯国的政治改革……百家争鸣使文化由原来的教育仅限于统治阶级内部进行的“学在官府”发展为人人都能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得知识,对世界观和社会现象进行思考,使文化传播和文明进步都跨入一个新的时期。

(3)依据材料三概括百家争鸣对当时我国的影响。
2023-11-17更新 | 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