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近代史 > 走向近代 >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新航路开辟 > 文艺复兴运动 > 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5 题号:14895745
杰出人物的活动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激起了一朵又一朵浪花。

【艺术家篇】材料一 某位画家花了4年的时间完成《最后的晚餐》这幅壁画。在创作的过程中,每画一个人的时候,他必须先研究那个人的身份、性格、年龄等,到现实生活中寻找各式各样的典型形象,画了许多素描,做笔记,反复推敲。

——《西方文化史》



(1)依据材料一,说出这位画家的姓名。结合所学,说出《最后的晚餐》这幅作品的创作背景。

【探险家篇】材料二


菲律宾马克坦岛纪念碑
(这是一块特殊的纪念碑,碑的正反两面同时用英文雕刻着两位敌对人物的事迹。)

碑文正面记载: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碑文背面记载:费尔南多·麦哲伦,1521年4月27日,死于此地。他是在与马克坦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死亡的。麦哲伦船队剩下的唯一一艘船只——维多利亚号,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行就这样完成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航海家麦哲伦的认识。

【发明家篇】材料三

国别

人物

身份

发明创造

英国

哈格里夫斯

纺织工、木工

织工哈格里夫斯在无意踢翻家里的纺纱机后受到启发:如果把几个纱锭都竖着排列,用一个纺轮带动,不就可以一下子纺出更多的纱了吗?他反复尝试,造出了用一个纺轮带动八个竖直纱锭的新纺纱机,效率一下子提高了八倍。1764年,他以女儿命名的B投入生产,掀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英国

A

机械师、工匠

1765年,A在格拉斯哥大学开设的修理店里修理纽可门蒸汽机时,发现纽可门蒸汽机80%的热量都消耗在维持汽缸温度上。于是,他设计了冷凝器与汽缸分离的改良蒸汽机,解决了纽可门机效率低的问题。

英国

史蒂芬孙

煤矿工人、矿井工程师

史蒂芬孙在煤矿工作时,每天看到运煤工人总是用力地把煤从矿里背出来,工作十分辛苦,他萌发了一个念头:制作一辆可以运很多煤也可以跑得快的C。于是经过反复实验研究,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C并在煤矿投入运营。
(3)将材料三表格中ABC处补充完整。依据材料三,说出这些发明家所具备的共同点。

【政治家篇】材料四


乔治·华盛顿(1732-1799)

亨利·李评价华盛顿为“战争中的第一人,和平中的第一人,他同胞心目中的第一人。”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说说华盛顿被誉为“第一人”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先进的思想文化,对社会进步、人类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的图片与欧洲历史上的哪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有关?这次思想解放运动宣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材料二:为批判当代法国社会,伏尔泰提倡自然权利学说……他说:“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


(2)根据材料二,指出伏尔泰的思想主张及启蒙运动的积极影响?

材料三:



(4)材料三中两位人物为建立理想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创立的理论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做了第一次伟大的尝试,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什么?
2020-01-06更新 | 3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思想解放是人类社会前行的灯塔,科技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思想力量】

材料一:丘吉尔曾说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法国大革命期间,被囚禁狱中的国王路易十六曾感叹:“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


(1)丘吉尔不愿失去莎士比亚,让我们看到他对文化的重视,莎士比亚的著作宣扬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的?

材料二: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无产阶级为建立政权进行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什么?
【科学进步】

材料三:


图片一、二所示的成果分别反映了世界科技史上的什么重大事件?两项成果之间有何关系?
(4)请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三中所反映的重大事件(文艺复兴运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之间的内在联系。
2021-03-12更新 | 5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英国人“制造”了现代世界,以一个小小的岛国震撼了整个世界。

材料一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卓越的代表、举世闻名的大戏剧家。他一生留下37部优秀作品。在他的代表作《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内心的蜕变被作家赋予了重大意义,从主人公艰难而意义重大的转变中,人们看到的是一个人的,或者说是一种新的人类成长过程,这是人的真正的史诗——人的壮大和自觉,是这部戏剧的真正主题。

——选自《欧洲文艺复兴史》

材料二   新航路的开辟促使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衰落了。先是里斯本、塞维尔,后来是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再后来是伦敦等城市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

——选自《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三   17世纪时,伦敦处在了商业领导地位,商品的供应更加丰富,香料、咖啡、茶叶、糖、染料、热带果品、上等织品、挂毯和宝石这些人们熟知的东西,以前所未有的数量涌入。金融业也随着商业而发展。17世纪时,半国有化的英格兰银行成立。这种规模的银行能够调动大量资金和贷款,不仅足以开展和控制大规模的商业活动,而且还能对政府产生影响。在这个时期的手工业,特则是采矿、印刷、武器装备和纺织业都在发展。随着家庭生产或“来料加工”制度的发展,商人或企业主可以购买原材料,提供给匠人,由他们在作坊中生产。

——选自《西方文明史》

材料四   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领先世界进入工业时代。继英国之后,法国和德国成为最早接受工业革命的欧洲国家。法国首先引进英国先进技术,到19世纪下半叶,法国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同一时期,德国的化学工业跃居世界第一,鲁尔区被称为“欧洲工业的心脏”。其他欧洲国家继法、德之后也相继开始工业革命,奥地利和意大利因和法、德接壤,成为这些国家的学习者;比利时、瑞士等国因邻近英、法,也以煤炭、冶金、钟表闻名于世。

——选自《一本书读懂欧洲历史》

材料五   19世纪上半叶,英国是当时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人们……把自己的要求以《人民宪章》的形式发表,以向议会递交请愿书的方式进行。1839年,已有125万人在国民请愿书上签名。请愿书重50千克,工人用一个由彩旗装饰起来的担架把它抬进议会。但议会以235票对46票将其否决。1842年,工人第二次向议会递交请愿书,英国当时的总人口为1900万,在第二次请愿书上签名的就达330万人,赢得了全国一半成年男子的支持。请愿书铺开有6英里长,蔚为壮观,但再遭议会拒绝。在宪章运动中,工人独立地提出了选举权要求,……对英国社会政治制度的民主改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选自《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仔细阅读上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回答,莎士比亚的作品主要体现了什么中心思想?
(2)根据材料二回答,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贸易中心转移到了哪里?
(3)材料三反映了英国哪些行业的发展?(写出两点即可)
(4)从材料四中,能得到哪些历史信息?(写出两点即可)
(5)材料五中的宪章运动其历史背景是什么(用不超过30字概括回答)?根据材料五概括宪章运动的特点(写出一点即可)。广大工人的要求被议会拒绝,说明了什么道理?
2017-11-20更新 | 7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