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科举制的创立与发展 > 科举制的影响、评价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8 题号:151115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第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绒望之继世。狐寒失之,其族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

——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二: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教中矣!”

——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三: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廖燕《明太祖论》


(1)材料一中“科第之设”是指哪一制度的创立?何时创立?
(2)该制度在唐朝有何新发展?
(3)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科第之设”的历史作用。
(4)材料三反映了明朝的哪一选官制度?这一制度与“秦焚书”有何相同点?
(5)明朝时采用这种制度来选拔官吏有何突出的弊端?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仔细观察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举子看榜图》

材料二:科举入仕,是1300年间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就像当代知识分子多数参加过高考一样,科举时代读书人从未应过科举的只是少数……无论科举制与现代的文官制度在考试内容和实施环境上有何根本差异,但两者采用公开考试、平等竞争的精神是相同的……一千多年科举考试史不断证明,在重人情与关系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只有通过公平的考试竞争才能有效的解脱人情困扰,才能较好的选拔人才。

——摘编自《中国科举文化》

材料三: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全唐诗》收录的诗作有48000多首。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去走卒、外国人……

——摘编自仪平策《中国审美文化史》

(1)“举子看榜”,这种情景最早应出现于哪一朝代?在科举制创立前,官吏选拔的最主要依据是?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科举制有何优点?
(3)被称为“诗圣”的唐朝诗人是?根据材料三归纳唐朝诗歌繁盛的表现。
(4)根据材料三,概括科举制度产生的积极影响。
2023-08-25更新 | 2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隋唐时期是一个开放与革新的时代,多种制度和大型工程都出现在这一时期。

材料一:“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人赵嘏

材料二:“天下英雄人吾彀中矣。(人彀:被收罗笼络的意思)” --唐太宗


阅读后回答:
(1)材料一中的“长策”是指 何制度?这种制度开始于 何朝代? 何朝代逐渐完善?
(2)常设的主要科目有哪几科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这种制度获得收益最大的是谁?
(3)这种制度有什么影响?
千百年来,大运河一直是我国最重要的南北水上运输通道,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三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4)请写出材料四中的字母A B C代表城市名字,D E F G代表的运河各段的名称。
A:                      B:                     C:                 D:            
E:                  F:                 G:                
2017-05-03更新 | 4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自古以来,人才的选拔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材料二(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 ……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1)材料一中所说“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当时政府设置了哪一科目标志着该制度正式诞生?
(2)材料二反映了科举制度最大的受益者是谁?由此可见科举制度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我国古代实行这一考试制度。
2021-07-16更新 | 2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