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1 . 中国古城是中国历史的缩影,是闪耀在中华大地上的璀璨明珠。小湖中学历史社团开展“探寻中国古都城”主题实践活动。
活动一   【收集考察】
①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马可·波罗雕像)

②唐朝长安城遗址(复原平面图)

③北宋东京城遗址(州桥北岸石壁)

④明北京城正阳门遗址

围绕元大都土城墙遗址修建。公园里面有以战马群为核心的“鞍疆盛世”景观,有忽必烈、马可·波罗等人物雕像,还有体现交易中使用的大量铜钱的雕塑。
——摘编自《大美公园:寻找元大都》
在唐朝都城长安,居住着成千上万的“胡人”,有外交使者,也有商人、僧人、学生,到处都是“胡音”“胡服”“胡妆”“胡乐”“胡舞”。
——摘编自宁可《中国经济通史:隋唐五代经济卷》
州桥是北宋东京城中轴线与大运河交叉点上的标志性建筑,石岸雕刻面积约达330平方米,壁画绘有奔马、祥云、瑞兽、仙鹤,与《东京梦华录》记载完全一致。
——摘编自《人民网》,2023年8月
集城楼、箭楼、瓮城等于一身,与内城连为一体,外有护城河围绕。箭楼共有94个供对外射箭用的床楼。箭楼门洞设有“千斤闸”,紧急情况时可以落下。
——摘编自林山编著《北京中轴线》
活动二   【内涵挖掘】

材料   隋唐长安、明清北京的城市布局,都有一条从皇宫正门直到都城正南门的宽阔笔直的中心道路作为城市的中心轴线,把至高无上的皇权用建筑环境加以烘托,达到为其政治服务的目的。

——摘编自张健、马青《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文化特点》

活动三   【传承创新】社团同学们梳理了北京建成史(部分),绘制了以下示意图

(1)社团学生按照朝代先后顺序考察遗址公园,顺序应为______。(写序号)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参照示例,请选择一座历史古都城并简要介绍其遗址所体现的朝代历史。(示例除外)

示例:①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该遗址公园生动呈了元朝作为一个草原民族的杰出成就。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骑马而来的马可·波罗雕塑彰显积极对外开放。

(3)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特点。
(4)根据活动一、活动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享古代都城的历史价值。
(5)结合示意图和所学知识,梳理北京城自明末到现代经历。谈谈你认为如何做好中国古都城保护与发展?
7日内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滨湖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都城见证一个王朝的辉煌与沧桑,谱写一座城市的文化与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15世纪初中国放弃了因长江之利而对航海开放的南京,却定鼎北京,作为一个经济世界,庞大的中国无可挽回地完成了中心的转移。在某种意义上,它背离了应用大海之便开展经济和扩展影响的方针……不管这一选择出于有意或许无意,它一定具有决定性作用。正是这个时分,中国在抢夺世界权杖的竞赛中输了一局。

—摘编自【法】费尔南·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材料三   都城的选址在整个国家宏观视角下,既是地理选择,也是政治选择,而将所有选择原则归结到一点,就是保证长治久安。长治久安的内涵不仅在政治上号令全国、文化上拥有根基、经济上保障供给、军事上实现自保,均在其中。

—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时期都城的特点。
(2)据材料二,分析15世纪初迁都北京的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迁都的世界背景。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古都洛阳为例,说明定都于此的原因。
2024-05-11更新 | 3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九年级历史一模试卷
3 . 藩府刻书,指明代各藩王府的刻书活动,藩府刻书数量大、质量高,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根据学者研究,藩府刻书的重点在于医家著述、艺术类图籍、儒释道三教书籍、诗文集等:由于明代藩府成员不能参加科举考试,经部、史部书籍的数量较少。这反映了明朝(     
A.中央集权得到加强B.市民阶层的壮大
C.重文轻武政策的推行D.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2024-01-18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5月月考试历史试题
4 .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在郡下设县。这些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秦制以铜虎符发兵,虎符剖半,右半由皇帝掌握,左半在领兵者手中,左右合符,才能调动军队。这是保证兵权在皇帝手中的重要制度。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

——选自《秦汉史》

材料二   15世纪初中国放弃了因长江之利而对航海开放的南京,却定鼎北京,作为一个经济世界,庞大的中国无可挽回地完成了中心的转移。在某种意义上,它背离了应用大海之便开展经济和扩展影响的方针……不管这一选择出于有意或许无意,它一定具有决定性作用。正是这个时分,中国在抢夺世界权杖的竞赛中输了一局。

——摘自[法]费尔南·布罗代尔《15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材料三   中华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曾有许多游牧部族侵入中国,甚至还取某些王朝而代之:但是,不是中国人被迫接受入侵者的语言、习俗或畜牧经济,相反,是入侵者总是被迅速、完全地中国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结合所学分析,西汉采取了哪一军事举措巩固了西北边疆?
(2)材料二中“定鼎北京”的是谁?根据材料二分析作者认为明朝迁都北京对中国所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以清朝为例说明“入侵者总是被完全地中国化”。
2023-07-28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中学中考全真适应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存在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南方建都的王朝,大都短命;而都于北方者,大都国祚长久。基于种种原因,明朝迁都北京。决定迁都的皇帝是(     
A.明太祖B.顺治帝C.康熙帝D.明成祖
2023-07-24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望天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5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李老师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设计了下列任务单。
任务一【阅读诗文——感受传统文化】

瓦子勾栏,终日喧嚣不已,终日居此,不觉抵幕。在京正店七十二户,北外不能遍数……凡京师酒店,向晚灯烛荧煌,上下相照数。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北宋•王安石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北宋•欧阳修

寒食梁州十万家,秋千蹴鞠尚豪华。

——南宋•陆游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北宋•苏轼


(1)根据史料列举两例宋代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的具体表现。
(2)写出左边这些诗词反映的传统节日名称,并简述传统节日的现实意义。
任务二【参观古迹——解读建筑魅力】
   
(3)观察图片,简述图一建筑的功能和图二建筑的特点及它们共同承载的历史价值。
任务三【释读史料——了解科技成就】

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是学术上,其次是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由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17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


(4)根据材料,阐述中国古代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重大发明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2023-07-19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023九年级下·天津·专题练习
综合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初中国放弃了因长江之利而对航海开放的南京,却定鼎北京,作为一个经济世界,庞大的中国无可挽回地完成了中心的转移.在某种意义上,它背离了应用大海之便开展经济和扩展影响的方针……不管这一选择出于有意或许无意,它一定具有决定性作用。正是这个时分,中国在抢夺世界权杖的竞赛中输了一局。

——摘自【法】费尔南·布罗代尔《15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材料二   都城的选址在整个国家宏观视角下,既是地理选择,也是政治选择,而将所有选择原则归结到一点,就是保证长治久安。长治久安的内涵不仅在政治上号令全国、文化上拥有根基、经济上保障供给、军事上实现自保,均在其中。

——摘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1)据材料一,分析作者认为明朝迁都北京对中国所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作者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基于当时怎样的世界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影响中国古代都城变迁的因素。
2023-07-1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9 世界史(九年级上册)- 学易金卷:5年(2019-2023)中考1年模拟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天津专用)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明朝来华传教士利玛窦说:“由于皇帝不在那里,南京已逐渐衰微,像是一个没有精神的躯壳,而北京则由于有皇帝在而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带来此变化的原因是(     
A.废除丞相B.八股取士C.靖难之役D.清军入关
2023-07-1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油田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下图是明代画家周臣创作的《流民图》(局部)。该画用写实的手法描绘明朝正德年间难民流亡、饥寒交迫的悲惨景象。这幅作品旨在揭示(     
A.宫廷生活的奢侈无度B.东南沿海的倭患严重
C.底层社会的民生疾苦D.农间乡野的淳朴民风
2023-07-06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三水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北京城的历史发展

材料一   北京历史沿革简表(部分)   

时期名称地位
燕国都城
广阳郡郡治
西汉
广阳郡郡治(前80—前72
蓟或幽州幽州州治
蓟或范阳范阳郡郡治
燕京忻津府府治
中都都城
燕京燕京路路治
中都都城
国都
北平北平府府治
北京
北京京师或国都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将①②补充完整,概括北京城政治地位的变化。

材料二   明朝北京城平面图



(2)依据材料二,写出明朝北京城在布局方面的特点。

材料三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1790年,乾隆皇帝80岁寿辰时,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献艺。徽班的唱词通俗易懂,唱调高亢爽朗,赢得观众喜爱,一时誉满京城。后来,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皮黄戏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以后就被称为“京戏”或“京剧”。京剧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又得到皇室的扶持,经过表演艺术家的不断创新,日臻完善,成为最主要的剧种,流传四方。

——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依据材料三,概括京剧的特点。

材料四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玉河、南锣鼓巷视察时指出,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


(4)结合材料四,为保护北京历史文化遗产建言献策。
2023-07-0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