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秦朝的兴衰 > 秦王扫六合和中央集权的建立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4 题号:22578084
都城见证一个王朝的辉煌与沧桑,谱写一座城市的文化与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15世纪初中国放弃了因长江之利而对航海开放的南京,却定鼎北京,作为一个经济世界,庞大的中国无可挽回地完成了中心的转移。在某种意义上,它背离了应用大海之便开展经济和扩展影响的方针……不管这一选择出于有意或许无意,它一定具有决定性作用。正是这个时分,中国在抢夺世界权杖的竞赛中输了一局。

—摘编自【法】费尔南·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材料三   都城的选址在整个国家宏观视角下,既是地理选择,也是政治选择,而将所有选择原则归结到一点,就是保证长治久安。长治久安的内涵不仅在政治上号令全国、文化上拥有根基、经济上保障供给、军事上实现自保,均在其中。

—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时期都城的特点。
(2)据材料二,分析15世纪初迁都北京的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迁都的世界背景。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古都洛阳为例,说明定都于此的原因。
2024·山东潍坊·一模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制度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滨,渔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

——《墨子》

材料二   禹传子,家天下。

材料三   经过一番辛苦打造,由王室宗亲建立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向心力大大加强,同时也建立起一种类似后来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细讲中国历史丛书·西周史》

材料四   秦朝政治体制示意图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时期哪一项民主制度?请举一例说明古代的哪位先贤是通过这种制度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
(2)材料二反映出中国古代实行什么政治制度?
(3)根据材料三,说说西周政治上推行什么制度?实行这种制度有何意义。
(4)依据材料四,指出秦朝创立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统一后在地方实行了什么制度?秦朝为了巩固统一还在经济和文化上采取了什么积极措施?这些措施有什么重大意义?
2023-12-04更新 | 4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礼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商君书•更法篇》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材料三: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随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汉书•武帝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商君”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精神付诸实践的是什么事件?“商君”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商君”改革与材料二中的“秦王扫六合”有什么联系

(2)材料二中“秦王扫六合”后,为了防止地方割据,采取了什么措施?材料三中“武帝之雄才大略”,在针对地方割据问题上,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三中武帝“罢黜百家,表章六经”,是把什么思想作为统治思想?对待“武帝”所推崇的思想,材料二中的“秦王”是什么态度?“武帝”和“秦王”采取不同思想统治措施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秦始皇、汉武帝的最大贡献分别是什么?

2017-12-20更新 | 5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与秦朝的政治形势图


                                        周初分封诸侯示意图                                                                                                                                            秦朝形势图
(1)运用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西周,秦朝政治形势图所反映的地方制度,并指出这两种制度实施初期所起的共同作用。

材料二   历史上,黄河之水时常泛滥,酿成大灾。因此,治理黄河一直是历朝历代的关注点。以下为关于历代治理黄河的史事两则。

公元前651年,周王室治理黄河力不能及,齐桓公于是召集诸侯会盟,约定不得修筑有碍邻国的水利。但会后,各国仍自行其是。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汉武帝尤其重视兴修水利。他曾多次组织数万人开挖水渠,还对黄河进行治理。他曾征调数万人堵塞黄河决口,并亲临现场,终于成功。

——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2)根据材料二、指出周王室与汉武帝治理黄河的效果的不同之处,并从政治制度的角度分析不同的原因。
2024-03-05更新 | 1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