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 明朝的统治 > 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 明成祖加强君权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7 题号:16421817
明成祖是明朝第三位皇帝,在位期间开创“永乐盛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去虏之近,制虏之便,莫有如今日者也”,蒙古因素既是明朝迁都北京的真正意图,又是明朝迁都北京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定都北京之后,明朝的使命便是以北京为政治中心,将南方的经济重心与北方的政治和军事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全力构建新的“华夷秩序”,真正实现中国的“南北一体化”。

——摘编自田澍《明朝迁都北京与多民族国家治理》

材料二:在发展文化事业方面,明成祖采取了繁荣文化事业的政策。他尊儒纳士,兼用杂流,咏歌写赋…尤其令人称道的是,明成祖组织文人编纂了多种图书,其中最著名的是《永乐大典》。这是我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部类书,由3000文士历时5年编成,保存了我国15世纪以前大量的文化典籍。它不仅是我国的文化宝库中的珍品,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也享有崇高的地位。

——摘编自侯书森《权力史鉴》

材料三:汉唐是明成祖心目中的盛世。在他看来,“万邦无不归顺者,圣人之统也”。正如汉有“张骞凿空”一样,他派郑和数次出使西洋,正是为了实现他“帝王居中,抚驭万国”的雄心。明成祖命郑和“往东南诸国赏赐宣谕”,借以“敦睦邦交”。

——摘编自晁中辰《明朝对外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从军事、经济角度分析明朝迁都北京后面临的问题,并归纳迁都对中华民族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归纳明成祖繁荣文化事业的措施,并概括《永乐大典》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的政治目的,并分析其条件。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考察北京皇宫与民居

材料一元朝末年,受到常年战乱的破坏,北京经济凋敝,人口减少,但是其政治、军事重要性却丝毫没有减弱。当时,明朝政权还没有完全稳定特别是在北方地区,退守到漠北的元朝残余势力一直想打回北京对明王朝构成了最大威胁。为了能更有效地组织力量,抵抗元朝残余势力的侵犯,明成祖朱棣决定将都城迁到北京,而南京则变成了陪都。朱棣做燕王的时候在北京镇守经营二十余年,根基雄厚,对北方的地理人情也相当熟悉,定都在此自然更能巩固统治。朱棣在南京大肆残杀建文帝旧臣,激起了江南各界的强烈不满,朱棣深知稍有风吹草动,这些人可能就会向他发难。而且建文帝一日未见,他的心头大患就一日未除。建文帝在南京根基深厚,朱棣更不愿在南京常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成祖迁都北京的原因。

材料二故宫(见下图)建于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座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统治思想。在宫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故宫主要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处于紫禁城外围,是皇帝办理政务、举行朝会的地方。在建筑布局上,外朝建筑以太和、中和、保和三殿为中心,前面有太和门,两侧又有文华、武英两组宫殿。外朝建筑高大森严,而内廷则是皇室主要成员生活的地方,位于故宫的后部,其主要建筑由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养心殿、御花园和两旁的东西六宫等宫殿群组成。内廷建筑则庭院错落,自成体系。前朝后寝,分工明确,不得随便逾越,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等级分明,内外有别的伦理观念。



(2)结合材料二,在故宫平面图的A、B处填上恰当的名称。

材料三北京四合院这一建筑形式,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具有封性、保守性的特点。北京四合院,对内是统一的整体,反映了传统的长幼尊卑的礼教文化。四合院内房屋的分配讲究长幼尊卑,位置优越显赫的正房都要给父母居住。东西两侧的厢房也有尊卑之分,东侧为尊,西侧为卑。同时,北京四台院对外又是封闭的。整体而言,四合院是由四周居住的房屋和中间的庭院,以及将四合院紧密围绕起来的院墙组成的闭合的建筑形式。具体说来,封闭的院墙、高大的院门、双扉紧闭的大门无一不体现了其封闭性和保守性。院墙和大门隔开了人与外部世界,阻隔了居住者与外界的沟通。四合院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保守与封闭的一面。


(3)根据材料三概括四合院的特点。

材料四 北京的胡同、四合院,是我国唯一幸存的帝王时代的首都的民居建筑,是八百年古都北京的市井文化的载体。而现在北京至少有 90% 以上的四合院沦为大杂院。一个四合院本来是供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居住的,现在一个院子住上几家、十几家,每家争相搭建小房子、堆放杂物, 于方百计争夺空间,使得邻里关系很微妙,个人精神很压抑 ,家庭生活很不便,四合院固有的优点丧失殆尽。


(4)根据材料四,如何恢复四合院的历史原貌,请你提一条建议。
(5)根据材料二三,说一说故宫和北京四合院在体现中国文化上相同点。
2021-05-06更新 | 4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北京城的历史发展

材料一   北京历史沿革简表(部分)   

时期名称地位
燕国都城
广阳郡郡治
西汉
广阳郡郡治(前80—前72
蓟或幽州幽州州治
蓟或范阳范阳郡郡治
燕京忻津府府治
中都都城
燕京燕京路路治
中都都城
国都
北平北平府府治
北京
北京京师或国都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将①②补充完整,概括北京城政治地位的变化。

材料二   明朝北京城平面图

(2)依据材料二,写出明朝北京城在布局方面的特点。

材料三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1790年,乾隆皇帝80岁寿辰时,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献艺。徽班的唱词通俗易懂,唱调高亢爽朗,赢得观众喜爱,一时誉满京城。后来,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皮黄戏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以后就被称为“京戏”或“京剧”。京剧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又得到皇室的扶持,经过表演艺术家的不断创新,日臻完善,成为最主要的剧种,流传四方。

——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依据材料三,概括京剧的特点。

材料四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玉河、南锣鼓巷视察时指出,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

(4)结合材料四,为保护北京历史文化遗产建言献策。
2023-06-30更新 | 5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在郡下设县。这些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秦制以铜虎符发兵,虎符剖半,右半由皇帝掌握,左半在领兵者手中,左右合符,才能调动军队。这是保证兵权在皇帝手中的重要制度。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

——选自《秦汉史》

材料二   15世纪初中国放弃了因长江之利而对航海开放的南京,却定鼎北京,作为一个经济世界,庞大的中国无可挽回地完成了中心的转移。在某种意义上,它背离了应用大海之便开展经济和扩展影响的方针……不管这一选择出于有意或许无意,它一定具有决定性作用。正是这个时分,中国在抢夺世界权杖的竞赛中输了一局。

——摘自[法]费尔南·布罗代尔《15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材料三   中华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曾有许多游牧部族侵入中国,甚至还取某些王朝而代之:但是,不是中国人被迫接受入侵者的语言、习俗或畜牧经济,相反,是入侵者总是被迅速、完全地中国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结合所学分析,西汉采取了哪一军事举措巩固了西北边疆?
(2)材料二中“定鼎北京”的是谁?根据材料二分析作者认为明朝迁都北京对中国所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以清朝为例说明“入侵者总是被完全地中国化”。
2023-07-28更新 | 10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