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 元朝的建立及其民族关系的发展 > 元朝的建立与统治 > 元朝的建立和南宋的灭亡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0 题号:19431261
北京城的历史发展

材料一   北京历史沿革简表(部分)   

时期名称地位
燕国都城
广阳郡郡治
西汉
广阳郡郡治(前80—前72
蓟或幽州幽州州治
蓟或范阳范阳郡郡治
燕京忻津府府治
中都都城
燕京燕京路路治
中都都城
国都
北平北平府府治
北京
北京京师或国都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将①②补充完整,概括北京城政治地位的变化。

材料二   明朝北京城平面图

(2)依据材料二,写出明朝北京城在布局方面的特点。

材料三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1790年,乾隆皇帝80岁寿辰时,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献艺。徽班的唱词通俗易懂,唱调高亢爽朗,赢得观众喜爱,一时誉满京城。后来,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皮黄戏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以后就被称为“京戏”或“京剧”。京剧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又得到皇室的扶持,经过表演艺术家的不断创新,日臻完善,成为最主要的剧种,流传四方。

——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依据材料三,概括京剧的特点。

材料四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玉河、南锣鼓巷视察时指出,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

(4)结合材料四,为保护北京历史文化遗产建言献策。
22-23七年级下·北京大兴·期末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华文明多元融汇与大一统,是我们多民族统一国家成长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李老师以“多元一体”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一起参与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时空整合】

【任务二材料研读】
朝代

内容

唐朝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360卷经典、多种烹饪食物、各种花纹图案的锦缎、营造与工技著作60种、100种治病药方、各种谷物和芜菁种子等。
西夏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宋朝北宋与辽、西夏对立,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当时在宋与辽、宋与西夏的边界开设贸易场所,称为“榷场”。边界贸易的往来,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加深了各族人民之间的了解。

【任务三解释历史】

中华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中不断整合,由多元到一体、由交往交流到交融、由松


散到紧密,最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格局。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中华民族复兴》


(1)请结合所学知识完善以上示意图,分别写出A代表的政权名称、建立B政权的民族名称。据两幅示意图,指出该阶段的历史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的方式有哪些?
(3)结合隋唐、辽宋夏金元时期的三个相关历史史实,写一篇小论文说明“民族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023-05-08更新 | 5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摘《战国策》

材料二:忽必烈青年时代,便“思大有为于天下”。1260年即汗位,开始按中国传统的王朝年号纪年。1271年,改“大蒙古”国号为元,1272年迁都于大都。在位期间,忽必烈注意选用人才,重用汉臣,采用汉法,建立各项政治制度。忽必烈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新秩序建立者。

——摘编自中国网

(1)材料一中“商君治秦”是指历史上哪一重大改革事件?“诸侯畏惧”的原因是什么?当时各诸侯国的结局如何?
(2)材料二中的哪些措施表明忽必烈在建立“新秩序”的过程中受到了汉族文化的重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忽必烈建立的元朝“新秩序”有哪些“新”表现。
(3)从上述材料中,你能得出哪些有益的启示?
2024-04-11更新 | 1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材料一世祖忽必烈,因累世之业,至元八年,……摧灭弱宋,遂一天下。

材料二元朝疆域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回答元朝是哪一年建立的?遂一天下是什么回事?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元朝疆域空前辽阔,那么,元朝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采取了什么制度?元朝都城是哪里?

(3)图中的“宣政院辖地”指的是现在的哪一地区?它的设立有什么意义?

(4)“琉球”指现在的哪一地区?元朝设立什么机构管理?它的设立有什么意义?大都指今天的哪一个城市?

2018-05-19更新 | 7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