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 长征胜利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 题号:15141277
【艰辛历程】

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秋收暴动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火到战略决战,中国共产党走出了一条艰难曲折的革命道路。


(1)写出“八一枪声”和“秋收暴动”所反映的重大事件。
(2)“一条艰难曲折的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在这条道路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经历了哪些重大事件?(两例)
(3)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4)从1927年到1936年这一时期的奋斗历程,我党获取了哪些有益的斗争经验?
【知识点】 长征胜利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诗。认真阅读以下诗词

材料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材料二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诗词内容写出,红军途中经历的“远征难”有哪些?据所学知识分析“三军过后尽开颜”的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什么?毛泽东为什么强调要“宜将剩勇追穷寇”?
(3)据上述诗句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22-07-10更新 | 4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954日,大约三千名北京学生举行大规模的游行,这场游行很快就引起公众愤懑情绪的爆发、民族主义的宣泄,对西方的深深失望以及对“卖国的”北京军阀政府的强烈谴责。这场运动来势汹汹且影响深远。有些历史学家称赞其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真正意义的群众运动。

材料二: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而是考验中国红军男女战士的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史诗,也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关、征途漫长的撤退……

材料三:天下艰难际,时势造英雄。在14年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特别是8年全面抗战的艰苦岁月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凝聚起抵御外侮、救亡图存的共同意志,谱写了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


(1)材料一中的“群众运动”指的是什么?1919年6月5日以后成为此次运动主力的是哪一阶级?
(2)材料二中的“行军”指的是什么?此次“行军”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8年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在此次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的是哪一政党?
(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传承中国精神?
2022-06-23更新 | 6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3年10月,枪炮声再次隆隆作响,五十万国民党军队被调往江西前线,开始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国剿”。……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强大进攻,住在瑞金那座“独立房子”里的军事决策者不顾敌我力量对比的悬殊,仍然命令红军对敌人的坚固堡全实行攻坚战。这使红军的反击从一开始就连续受挫…

材料二:长征途中,党中央召开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一个生死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习近平

材料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 ■ 长征》


①根据材料一,概述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
②红军长征的起止时间和地点分别是什么?
③材料二中,习近平主席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
④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谈一谈长征精神的内涵
2019-12-25更新 | 4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