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秦朝的兴衰 > 秦王扫六合和中央集权的建立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1 题号:15954387
体制创新推动国家治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秦朝最早确立皇帝制度。皇帝对国家事务拥有至高无上的决定权。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主要辅佐大臣;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在地方彻底废除分封制,将战国时已经形成的郡县制在全国推广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②伯里克利扩大了公民的权利,公职人员几乎都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使每一个公民都有参政的机会。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职能,为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还建立津贴制度。

——摘编自统编版教材

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

——摘自岳麓必修1《政治文明历程》


(1)根据材料一,指出①②制度所产生的作用,①②制度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统而不治”的含义,简析与之相关制度的确立对本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2022九年级下·全国·专题练习 查看更多[1]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某同学在历史学习中整理了秦朝的部分知识(如下表)

政治
经济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
军事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文化统一文字
交通统一车轨、修驰道和直道、开凿灵渠
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如表中“政治”一栏的内容,并为该表提炼主题。
2023-08-15更新 | 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我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文明多元融汇与大一统,是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显著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钱穆先生说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直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而其所辖的各地方,也已经不是封建性的诸侯列国并存,而是紧密隶属于中央的行政区域了。陈国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脉络》中讲到秦汉时期我国形成了“大一统”的国家体制,其中包括三方面内容:疆土的统一,制度的统一,意识形态的统—。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陈国《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脉络》

材料二   为发展同中亚、西亚各国的交往,修筑了令居(今甘肃永登)以西的道路,设置亭驿,便利商旅。据当时文献记载,通往中亚、西亚的大道,有南北两条,这成为后来著名的“丝绸之路”。1959—1969年,在“丝绸之路”的我国境内新发现了大批文物,在民丰这个当时曾是南路要冲的地点,发现了“汉司乐府印”,说明那时在当地曾设立了专为供应汉使者和行旅所需食粮的管理屯田事务机构。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后,为了巩固政权也因汉文化发展相对成熟,逐渐“汉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鲜卑族的改革……这一时期,胡汉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在战乱中相遇,促使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这些发展使中华文化更加多元,思想不局限于一种,为隋代大一统和唐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之风做了充分铺垫。

——摘自高畅《魏晋时期胡汉冲突下的文化交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秦朝为了“中央方面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建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并指出秦始皇和汉武帝是怎样“使地方紧密隶属于中央”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汉代保障“丝绸之路”畅通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
(3)材料三中“鲜卑族的改革”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列举一例改革措施。依据材料三,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交融有何影响。
2024-02-06更新 | 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治大国,若烹小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曰:“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

——半部《论语》治天下——看孔子的治国之道


(1)根据材料一中孔子的言行和所学知识,概括孔子的治国之道。

材料二   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在地方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些措施有何共同目的?

材料三   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共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饮而身毙。”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太宗为了避免“覆舟”在经济上和用人上采取的措施各1条,结果如何?

材料四   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653

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封号

17世纪后期

康熙帝三次亲征,平定蒙古族准噶尔叛乱势力

1713

康熙帝册封西藏另一位佛教首领“班禅颜尔德尼”封号

1727

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18世纪中期

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

1793

清朝颁布《软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确定了金瓶掣签制度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归纳出清朝对边疆地区管理的主要方式。它们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5)你从以上的国家治理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2022-08-25更新 | 3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