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中国梦宏伟蓝图 > 新发展理念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1 题号:16152910
历史证明,民族认同文化自信是中国人民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与建设道路示意图


材料二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摘自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鸟巢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用钢量最多、结构最复杂的钢结构体育场,耗资在当时据世界前位……Q460E高强度钢首次实现国产,解决了施工、焊接等数十项技术难题,填补了国内生产、技术空白。从鸟巢到冰丝带,创新是一脉相承的,建设者们用建筑音符雕刻而成的精美建筑艺术,作为一个时代的见证而成为标志性建筑。

——摘编自侯建斌《从“鸟巢”到“冰丝带”,“双奥总工”李久林展现中国智慧》

首钢园区北区实现了“火”到“冰”的华丽蜕变,昔日的料仓、精煤车间、转运站、车站用房等改造成办公空间、现代化体育设施、酒店的载体。曾存放炼铁原料的西十筒仓,成为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区,既可用于现代化办公,又保留了工业遗迹风格。滑雪大跳台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永久保留的滑雪大跳台场地。由原发电厂改建而成的香格里拉酒店,将现代设计美学和绿色可持续理念结合,实现了工业文化与体验文化的铸融,与自然光钱交相辉映,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

——摘编自甄敬怡《苗钢产业转型:从“火”到“冰”的重生》


(1)根据所学,按表中序号补充完善内容并归纳中国这两条“道路”的共同点。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说明我国脱贫攻坚取得成就的根本保证。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自己体会,谈谈北京成功举办“双奥”所展现的中国智慧。(至少两个角度)。
【知识点】 新发展理念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国梦”必然要由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在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坚忍不拔的探索,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一项极为艰巨而又全新的事业,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和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线索一构建梦想——行动指南】

材料一:邓小平说过:“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

——《邓小平文选》第3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探索出了一条什么样的中国道路?请你用一句话来评价邓小平同志。
【线索二梦想蓝图——概念提出】

材料二:201211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如何实现“中国梦”?
【线索三筑梦前行——理论引领】

材料三: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成果。



(3)请根据年代尺的提示,在A、B处,分别写出每次会议确立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名称是什么?
【线索四梦与现实——关注现实】

材料四: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十九大报告》


(4)依据所学知识,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改善生态环境,增进人民福祉,我国提出了哪些新发展理念?
(5)通过上述问题的探究,谈谈你对实现“中国梦”有何认识。
2022-10-07更新 | 6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九年级(1)班的同学们以“迈向现代化的中国探索”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识读图表————探究变化原因】材料一

下表新中国成立前后某农户家庭条件变化数据表

类别时间新中国成立前1953年
土地很少15亩多
农具没有齐全
稻谷收成350千克1600千克
(1)一组同学收集了数据表,请你概括表格中该农户家庭条件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产生的原因。

【摘录文献————彰显民主智慧】

材料二   1954年1月初,宪法起草工作正式开始。3月至6月,在北京和全国各大城市组织各方面的代表人物8000多人,用两个月时间,对宪法初稿进行讨论,提出5900多条修改意见,给予起草工作重大帮助……在近三个月时间里,全国有1.5亿余人参加讨论,提出118万多条修改、补充意见和问题,几乎涉及宪法草案每一个条款。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

(2)二组同学摘录了党史文献,归纳上述文献中体现的宪法制定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当时制定这部宪法的有利条件。

【整理笔记————解读现代化特征】

特征1十四亿多人口的规模,决定了中国的现代化不能照搬外国模式
特征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决定了我们不能接受两极分化的格局,要让全体人民都过上好日子
特征3以往一些国家的现代化一个重大弊端就是物质主义过度膨胀,我们追求的是既物质富足又精神富有,是人的全面发展
特征4纵观世界现代化史,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一个通病。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特征5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我们制度决定的,也是我们文化决定的

——据央视网《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国式现代化有五大特征》整理图14

(3)三组同学查阅资料后,整理了以上内容。请你任选一个特征,并列举史实加以说明。
2024-06-11更新 | 2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为了能征收关税将对外贸易限制在某些官方控制的大港口的制度开始于8世纪,在宋代这些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摘自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四1874年日本侵台。同期,西北新疆大部分被中亚浩罕国占据,俄国出兵占领伊犁。清廷与相关大臣商议。直隶总督李鸿章说:近年财政极其困难,欲振作有为,必须有全局战略……新疆不复,于国家总体无伤,海疆不防,则逼迫京津,危害极大,轻重缓急,自然分明。陕甘总督左宗棠说:海防、塞防并重,用兵西北不可撤。重新疆者保蒙古,保蒙古者卫京师,因此收复新疆可以与海防并举。

——摘编自王存胜《近代中国大战略求索》

材料五“一带一路”传承了古代丝绸之路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精神。……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具有新时代的特征。首先是“亲善之路”……在互联互通的基础上,与世界各国进行平等发展、互利共赢。其次是“繁荣之路”……连接了亚、欧、非三块大陆,为沿线国家提供了强大的机遇与潜力。最后是“交流之路”……不仅是经济贸易之路,还是文化交流和民众交往之路。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过程中,我们要发扬丝路精神,并赋予其新的时代生命。

——摘编自王义桅《论“一带一路”的历史超越与传承》


(1)图A中①处是_______(地名),_______(人物)出使西域的举动被誉为“凿空”,为图A路线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2)阅读图B,敦煌莫高窟造像体现了中华文化与哪一宗教文化的融合?中国宋代哪位发明家的成就为图C古腾堡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反映了宋朝什么经济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宋代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名称。
(4)阅读材料四,指出这一时期左宗棠重视新疆塞防的原因又是什么?
(5)阅读材料五,总结“一带一路”建设在沿线国家之间发挥了哪些重要的作用?
2023-04-26更新 | 4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