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大一统的汉朝 >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 > 陆上丝绸之路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9 题号:1649604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以来,一条横贯亚欧大陆的通道上,五彩的丝绸、精美的瓷器和名贵的香料贸易接连不断。这条通道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1)材料一所述的“横贯亚欧大陆的通道”被称作什么?为确保该“通道”的畅通,西汉朝廷设置了什么官职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的重要历史作用。

材料二   唐代中国,是世界文化的中心,是世界历史演进的总动脉。融合城外文化的唐文化成了世界性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他们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唐文化传向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2)根据所学知识,列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把唐文化传向四方”的史实各一例。

材料三   时间转回宋代……那些满载着中国瓷器和丝绸的商船,从广州或泉州出发后,经南海海域,将货物运送到菲律宾、占城、波斯湾等地,再由波斯商人把这些中国商品销往西亚各地甚至欧洲。



(3)材料三反映了宋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请将知识卡片补充完整。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食物、烹饪技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距今80006000年是全球范围的气候大暖期……因为气候温暖湿润,稻作农业向北传播到了淮河流域,粟作农业在黄河中下游及燕山南北得到普及。

——摘编自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中国新闻周刊》访谈

材料二   武帝时(约公元前130年)张骞出使西方月氏,贸易活动受到很大的推动。张骞的出使开辟了通往中亚的新途径。黄金和丝织品为主要商品从中国输出,而酒、香料、马、羊毛织品从西方各国输入。沿着中亚的贸易路线引进的新的植物包括葡萄、石榴、芝麻、蚕豆、苜蓿等。

——【英】崔瑞德、鲁惟一编《剑桥中国秦汉史》

材料三   在饮食烹饪方面,各民族把自己的饮食习惯和烹饪方法都带到了中原腹地。从西域地区来的人民,传入了胡饭、胡炮、涮肉等制法;从东南来的人民,传入了叉烤、腊味等制法;从南方沿海地区来的人民,传入了烤鹅、鱼生等制法;从西南滇蜀来的人民,传入了红油鱼香等饮食珍品。这些极大地丰富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内容。至北魏时,西北少数民族拓跋氏入主中原后,又将胡食及西北地区的风味饮食大量传入内地,使宫廷饮食也出现了胡汉交融的特点。

——摘编自姚伟钧《三国魏晋南北朝的饮食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稻、粟种植范围变化的主要因素,并分别列举一例种植稻、粟的代表性遗址。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条“贸易路线”的名称及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饮食文化的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2024-01-30更新 | 1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文化交流是世界文化进步的一个重要条件,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商业的沟通从来就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传统的中国出口商品,传递着东方的风物人情和社会景象。它们走进西方的日常生活,融入了欧洲的饮食、服饰文化……外销商品的定购与生产,使西方的宗教故事、神话传说传入中国民间,而且造就了一批掌握了西方绘画技艺的大师。

——摘编自吴建雍《清前期中西贸易中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等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结合所学,说出中国古代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两例。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材料三   鉴于当时的国际形势,新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对象首先是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1955年,中国艺术团访问了法国、意大利、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同年7月,日本松山芭蕾舞团首次来华演出。…“这一段时间的对外文化交流往往扮演了非常重要的‘开路先锋’和‘外交先行官’的角色”.

——摘编自张登德《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发生的变化。

材料四   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论语》《诗经》《塔木德》《一千零一夜》等名著,地图、玻璃、造纸术、印刷术等发明创造,长城、麦加大清真寺等建筑,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大会上的讲话》


(4)依据材料四,任意选取一篇经典,一项发明创造或者是一座恢宏的建筑,进行简要介绍。要求明确时间,内容及其影响。
2020-11-15更新 | 2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真题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洲是人类最早的定居地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从公元前数千年起,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等流域的人们,开始耕耘灌溉、铸器造皿、建设家园,一代又一代亚洲先民历经岁月洗礼,把生产生活实践镌刻成悠久的历史、积淀成深厚文明。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2019年)

材料二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凿井、冶铁、造纸等技术传到西方;中亚至的葡萄、黄瓜、胡萝卜、大蒜等农作物,罗马的毛制品、玻璃等手工业品和杂技,以及印度的佛教、西方的乐舞和雕塑等传入中国。

材料三   北宋时,人造磁铁制成的指南针出现并开始运用于航海。12世纪,指南针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

材料四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接中国与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发源于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印度河——恒河流域的两个文明古国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的起点,并说说丝绸之路开通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指南针的运用“促进了世界就海事业的发展”。
2019-07-03更新 | 3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