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都江堰、郑国渠和灵渠 > 都江堰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607 题号:16786945
探秘中华文明

材料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了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准,以社会阶层严重分化,出现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王权和国家作为判断文明的标志,具有可辨识王权和国家的物化标志,即都城或其他大型公共设施的兴建,高等级建筑——宫殿的出现(往往与其他区域相隔离)随葬品丰富且有彰显墓主人尊贵身份的器具——礼器的大型基葬的出现、贵重资源和高等级物品的生产和分配为统治者所掌控,战争和暴力成为社会常见的现象,稳定的分层级的区域社会等,核心要义是国家的产生。

——王效《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良诸古城遗址距今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古城北面丘陵地带有一个延绵20余千来的外围水利系统,古城中部,有一个人工堆筑、高十几米、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的高台,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城内外祭坛上权贵们的基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包括祭祀神灵用的玉琮、玉壁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这和其他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基葬对比鲜明。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节选)


(1)根据材料一中关于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准,判断距今5300-4300年的良渚古城是否进入文明社会,并阐述理由。

材料二

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的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于率众修建的一庄大型水利工程。它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巨大效益,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06年3月29日《青城山都江堰》

都江堰

(2)依据材料二,概述都江堰的修建特点,并说明都江堰被称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的原因。

材料三以下三幅图片均来自敦煌莫高窟壁画


①初唐壁画(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


②盛唐壁画《耕获图》线描稿


③北魏壁画中的胡床线描稿
(胡床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

(3)敦煌莫高窟壁画生动地反映了中国从4世纪到13世纪社会的方方面面。请在生产工具、生活用品、道路交通三个主题中任选一个,并从材料三中选择一则相应材料,说明选择的理由。(仿照示例作答,不可抄写示例。)
答题示例:
主题:生产工具
材料:②《耕获图》
理由:《耕获图》中的曲辕犁,是唐朝时发明和推广的农具,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可以从中了解唐朝农业的发展情况。

材料四   古代中国强调宗法礼制,城市规划建设中通过建筑空间布局构建主次尊卑的伦理关系,而中轴线设计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最佳途径。可以说,中轴线是礼制观念的产物,又是表达礼制的手段。特别是在古代都城规划发展进程中,为表达天命、皇权的至高无上,宫城设计以中轴线来统摄全局实在是再好不过的办法。

——陈喜波《明北京城中轴线形成原因探析》



明朝北京城平面图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4)依据材料四,概括明北京城的布局特点及原因。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历史上曾以北京为都城的大一统王朝还有哪些?
2022·山东滨州·中考真题 查看更多[4]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技术进步促进社会发展。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由于①劳动工具的进步以及人们劳动热情和生产积极性的提高,经济实现了较快发展,②水利灌溉事业也取得了空前的进步。在那个列国争霸的时代,一个显著的事实是,哪个国家实行变法,采取适应生产力要求的新制度,建立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上层建筑,哪个国家就能实现国家富强,在争霸中处于优势地位。

——摘编自漆侠《中国改革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分别指出划线句涉及的相关史实。说明技术进步与政治变革之间的关系。

材料二:从雕版到活字

隋唐之前印章、拓印
隋唐雕版印刷
宋代雕版印刷、泥活字
元代雕版印刷、木活字
明代雕版印刷、铜活字

——根据袁行霈《中华文明史》整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写出宋代泥活字的发明者。概括中国古代印刷术发展的特点和活字印刷术发明的意义。

材料三:1700-1840年不列颠和欧洲男性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变化

170017601840
不列颠工业18.5%23.8%47.3%
农业61.2%52.8%28.6%
欧洲工业12.6%16.9%25.3%
农业72.0%66.2%54.9%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不列颠和欧洲男性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化的异同。结合所学,说明原因。
2023-01-04更新 | 86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弘扬中国智慧,凝聚中国力量,贡献中国方案。根据下面的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伟大工程]体现中华民族的创造之光。下面材料描述的是两项水利工程。请你归纳两者的共同之处。

……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蜀志》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唐·皮日休


(2)[凝心聚力]显示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与国际影响力。图一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请你为图二人物群体写一段颁奖词。

(3)[外交方案]推动国际问题的解决。下面图片体现的中国方案是如何解决当时的现实困境的?(请你任选一个图作答)
2021-06-14更新 | 89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在我国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人民群众用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开拓创新,创造出一个个奇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重大工程见证人民智慧】

                  图1

——选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图1工程的名称:__________,该工程的功能:_______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2)“此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_____,南至余杭。其开通的意义:_______
【农具革新彰显人民智慧】

                 图2

                           图3
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泄水。宋朝的拔秧工具,前后滑行自如,既可减轻人们弯腰曲背之苦,又能提高劳动效率。

——选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分别写出图2和图3生产工具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生产工具的革新对农业生产的主要作用。
【科技成就凝聚人民智慧】

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以后,成为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强大力量,推动欧洲社会的发展,给欧洲乃至世界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自何成刚主编的《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4)四大发明中_____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______和火器对欧洲的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5)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你的感悟。
2024-05-30更新 | 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