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科举制的创立与发展 > 科举制的影响、评价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1 题号:169077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呈文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材料三       明朝的科举考试每三年一次。考试规定了命题范围,考生作文格式也做了明确规定。


(1)材料一所说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创立的标志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科举制的特点,并简要指出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3)材料三说明明朝科举制发生了什么变化?该措施有何危害?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时期的重要政治制度示意图


材料二   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民兵、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

——《宋史·职官志》

材料三   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出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当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1)据材料一,指出图1和图2分别反映了什么制度?图1中制度的创立有何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在地方上设立“通判”的目的是什么?后来又增设了哪一官职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3)材料三反映出元朝创立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什么?据材料分析,这一制度设立的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发展的总体趋势。
2023-08-22更新 | 1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历程简表(部分)

朝代阶段表现
隋朝创立①即位后,初步建立起通过②选拔人才的制度。
③时,④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唐朝完善⑤时期,增加科举考试科目;武则天统治时期,创立
⑥制度,亲自面试考生,扩大了统治基础。

材料二   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任官职。

——柏杨《中国人史纲》

材料三   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一的简表。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科举制与前朝选官制度在选官标准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综合以上,概括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2024-04-05更新 | 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

材料二 (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科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三 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制度有效地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考试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该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唐太宗为什么会发出“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的感慨。
(3)结合材料二与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说这种制度的创立在我国古代起到了哪些积极作用。
(4)请你谈谈这种制度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
2022-04-06更新 | 50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