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秦朝的兴衰 > 秦王扫六合和中央集权的建立 > 秦朝的建立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1 题号:17034340
历史讲述的是关于人的故事,生动活泼,有滋有味。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一些杰出的历史人物在不同领域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让我们围绕历史人物,完成下列探究。
【梳理知识】
人物:①秦始皇②蔡伦③刘邦⑤祖冲之⑥陈胜、吴广⑦司马迁⑧张角
(1)根据以下表格的分类,将上述历史人物的序号填进对应的空格内。
类别序号
科技人物
政治家
史学家
农民起义领袖

【观点论证】
(2)杰出历史人物的贡献在一定程度上会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请以秦始皇为例,用史实加以论证。
【思考感悟】
(3)杰出历史人物取得成就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

材料三: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

材料四:这时,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民族联系的加强,“四海之内若一家”,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秦国变法比较彻底,政权巩固,经济发展,国富兵强,在实力对比上较之山东六国有着明显的优势,已经有了进行统一战争的可能性.充分运用这些有利条件,秦王政“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果断地发动大规模的兼并战争.从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灭韩起,至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灭齐止,前后只用了十年时间,便“初并天下”,统一了六国。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2)秦孝公为什么要用商君进行变法?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3)韩非子是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代表人物?秦始皇据此思想创立了什么制度?
(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秦始皇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
2022-11-21更新 | 1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史料:

史料一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史记》

史料二   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

——《资治通鉴》

史料三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

请回答:
(1)根据史料一、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什么制度的实行?
(2)史料二中的“王”是谁?“初并天下”是何意?发生在何时?
(3)史料二和史料三分别反映出“王”采取了哪项措施?
2023-11-20更新 | 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一部各民族不断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周平王东迁前后开始(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周边地区,特别是在南方的“蛮夷”地带,随着生产手段的进步,农田不断被开发,农业生产不断发展,除了移居中原的,当地的人们也越来越愿意接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出现主动向“华夏”靠近的趋势,结果使得蛮、夷、戎、狄地区自身也逐渐转化为“中国”。……转化的动力,都在于他们认同华夏文明是一种比他们自身原有文化更加卓越的文化形式。

——摘编自王珂《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

材料二

材料三   随着北方民族文明交融,迁徙至中国北部的少数民族超越了一直被强加给自己的“夷狄”观念,开始主张自身即为“中华”;与此同时,开始出现将这些民族建立的王朝视为中原王朝或正统王朝的主张。随着南北民族交融进程的加快,南朝人也认为,“所谓同舟而济,胡、越一心者也”“夷狄吾民,斯事一也”。

——摘编自冯剑《都城规制的传播与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时期民族关系有何发展?根据材料一概括民族关系发展的经济原因。
(2)比较图一和图二,提取两幅图所反映出的历史变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这一不同信息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推动“北方民族文明交融”的典型史实。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民族交融对中华文明的发展有何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民族交融的因素。
2024-04-08更新 | 6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