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伟大的历史转折 > 十一届三中全会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5 题号:17046531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开启了一个长达四分之一个世纪之久年均两位数经济增长率的年代,中国经济也得以转型……1978年开启了一个新的纪元,尽管在那时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

——马丁•雅克


(1)材料一所述“1978年开启了一个新的纪元”源于哪一会议的召开?会议作出了哪些决策最终使“中国经济得以转型”?

材料二: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历次中央全会重要文件选编》


(2)材料二中“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哪一会议上提出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材料三:是姓“资”还是姓“社”,判断的标准,应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讲话要点》


(3)材料三内容是邓小平发表的什么重要讲话?这些“谈话要点”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材料四:中共十九大会上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改编自新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4)上述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什么矛盾?在这次会议上,哪一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改革除弊,开放兴利

材料一:现代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1921年春天形成了这样的政治形势:要求必须立即采取迅速的,最坚决的,最紧急的办法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从这里产生的。要增加粮食的生产和收成,增加燃料的收购和运输,非得改善农民生活状况,提高他们的生产力不可。

——《列宁选集》第四卷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列宁为“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在农业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起到什么作用?据此概括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材料二:现代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1932年,罗斯福在马萨诸塞州的一次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说:“当一个国家的贫困和失业人数超过了国家所能承受的范围和程度,那政策的调整只能成为政府唯一的选择,而且是越快越好”。

——《世界现代史资料汇编》


(2)材料反映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为解决此问题,罗斯福上任后采取了什么措施?据此分析,在反危机的过程中,罗斯福政府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材料三: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谁都应该看到,假若没有“中国模式”,当前的全球经济就更加显得死气沉沉,其复苏前景就必定少了一个希望、少了一个动力。

——2009年新加坡《联合早报》


(3)中国改革开放开启的标志是什么?材料中的“中国模式”指的是什么?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舆论对“中国模式”抱有信心的原因。
(4)用一句话概括上述三次伟大实践的成功经验。

2019-06-15更新 | 6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举,从抗日烽火到建国大业,中国共产党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指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部编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教材解读


(1)材料亿中“南湖红船” “八一枪声”所反映的重大事件分别是什么?“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是谁开辟的?

材料二 新中国就立初期,先后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些制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岳麓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的三大政治制度有何共同作用?

材料三近代以后……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 找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习近平在参观《复光之路》展览时的讲话(2012年11月)


(3)简要阐述1949年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是如何一步步接近“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至少答三点)
(4)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哪些努力?
2022-09-12更新 | 3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转折之路】

材料一:“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材料一中的“光辉的起点”指的是党的哪一重大会议?“新的伟大革命”指的是在此次会议上做出的什么伟大决策?

材料二:“(1978年)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扁‘窗’则需永远铭记……最鲜明的特点是……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2)材料二中“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采取的具体举措是什么?第一扇“窗”指的是哪城市?
【富强之路】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获得快速发展,1978年,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只有3624亿元,1986年突破1万亿元,2000年突破10万亿元,2013年中国GDP总量为56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

——《解放军报》


(3)材料三的这组数据表明,改革开放给我们国家带来了什么变化?
【腾飞之路】

材料四:新加坡《联合早报》评论:“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似乎可以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

材料五: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4)材料四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依据材料五指出,新时代我国对外开放的建设重点是什么?材料中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指的是什么?
(5)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认识。
2022-07-22更新 | 2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