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 向社会主义过渡 > 三大改造 > 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03 题号:17064426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讲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奠民族复兴之基】

材料一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1)材料一中推翻三座大山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材料二   建国初期,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说:“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旧民主主义中所谓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同时我们亦不同于苏联及东欧各国的政权治权合一的制度。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2)从民主政治建设方面举一例说明,1949-1956年党和政府是如何推动人民当家作主的?
【探民族复兴之路】

材料三   某历史展览厅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中华民族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实现了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


(3)材料中说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四   1978年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动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阶段体制接轨,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阶段抓住机遇,中国开始改变世界。

——新加坡《联合早报》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让世界进入中国”而最先采取的措施是什么?“中国开始走向世界”又有什么具体表现?

材料五   1984年,邓小平曾跟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说:“解决台湾、香港问题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非和平方式,或者说武力解决问题,总是不好的。怎样能用和平方式解决问题呢?这必须充分照顾到香港和台湾的历史和实际情况。”


(5)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解决台湾、香港等历史遗留问题,我国制定了怎样的基本方针?
(6)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为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九二共识”的内涵是什么?
【扬民族复兴之帆】

材料六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我们已经在这条道路上走了30多年,历史证明,这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富民强国的正确道路,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

——2013年5月接受拉美三国媒体联合书面采访时的答问


(7)材料中符合中国国情、富民强国的正确道路是什么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材料七   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衣着丰富多彩,服饰成为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饮食结构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展简单不仅人均居住面积扩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了明显改善

交通条件很落后已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我们的出行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通信

电信网络和互联网产业都发展迅速
(8)改革开放前后,人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你有什么启示?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多次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调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刘少奇曾说,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它的完成,使得“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少奇对本次土地改革高度评价的原因。

材料二 1956年6月3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3次全体会议通过并颁布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章程规定社员私有的主要生产资料转为合作社集体所有。在党的各项政策的支持下,1956年底,我国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5亿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节选《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2)材料表明1956年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什么根本性的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 在大炼钢铁运动中,为了完成1070万吨钢的“宏伟目标”,干部群众夜以继日奋战在荒野,白天一片人,黑夜一片火。结果钢铁生产挤占大量能源、原材料和交通运输,使其他部门无法正常生产。轻工业生产急剧下降。最严重的是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

1958年8月初,(南海)大镇乡人民公社率先成立。人民公社在生产经营方面,实行高度集中的统一经营,分配方面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相结合,(社员)工资分5~7个等级,由公社统一发放。生产好坏分配也一样。

据贵州《林业志》记载:“大炼钢铁、大办公共食堂……全省共毁森林蓄积2725万立方米。…如毕节地区,1953年全区森林覆盖率为15%,到1963年森林覆盖率下降到10.8%。


(3)材料反映了当时农村的哪两大运动?据材料分析运动的危害。
2020-04-27更新 | 47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中国梦”关乎着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亿万人民世代相传的夙愿。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梦想蓝图】

材料一:中共十九大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分为两个一百年来安排。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上图奋斗目标中“第二个一百年”的内容。
【梦想理论】

材料二: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
核心人物理论名称
邓小平
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胡锦涛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
(2)材料二中①②处的理论名称分别是什么?
【圆梦历程】

材料三:春联折射出社会的变迁,也展现着中国人民追寻梦想的历程。下面是历史探究小组的同学们搜集到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某地农村百姓盛行的春联。他们计划据此编写一部以《新中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历程》为题的小型史书。请你帮他们把编写提纲补充完整。

春联集锦

①分田包干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②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

③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保暖万人心。④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单元历史时期主要事件春联编号
第一单元社会主义革命时期A.实行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E.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第三单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D.农村实行F.
(3)请依次写出表格中对应的事件和春联编号。纵观新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历程,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筑梦新时代】

材料四: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国家的梦,也是国人的梦……“中国梦”就是民族复兴梦,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中国人自我实现之梦,更是中华民族面对未来之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中国梦,需要每一个脚踏实地的足印》

(4)依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谈一谈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可以为实现中国梦作出什么努力?
2023-07-19更新 | 44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关爱农民,关心农村,关注农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材料一出自建国初期的哪部法律文件?哪一阶级因此成为土地的主人?

材料二:目前的状况既不能满足农民自身继续发展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对于农业的需要……农业实行大规模的合作经营,在国家的帮助下采用先进的技术,农业和社会主义的工业一同前进,并且成为整个社会主义经济的一部分。

——人民日报社论《必须大张旗鼓地向农民宣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2)材料二中“农业成为整个社会主义经济的一部分”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因此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公共食堂标语“吃饭不花钱,努力搞生产”

(3)上图的公共食堂标语与1958年开始的哪一运动有关?

材料四: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签下“生死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4)小岗村农民的这一冒险举动,开创了哪项农村的改革措施?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这一措施在全国推开,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5)综合以上四则材料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在解决三农问题中不断探索,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023-04-20更新 | 4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