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改革变法 > 商鞅变法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1 题号:17194012
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进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史记.秦始皇本纪》

原文大意;在天地和东南西北之间都是皇帝的土地,西边到沙漠,南边到岭南,东边是东海,北边过了大夏,只要是有人的地方,没有不臣服的。

材料二:


材料三: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举后直接授官,充分适应了君子贤人任官以"轨德立化"的思想。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四: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1)材料一说明什么问题?什么事件为秦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秦朝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什么?把什么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3)根据材料三,指出汉武帝选官的主要标准是什么?由此你可看出汉武帝推崇什么样的思想?根据材料四,指出现代化国家的治国方略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材料二: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1)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哪项措施最能激励人们“勇于公战”?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中对确立新的统治秩序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措施?
(2)材料三是北魏孝文帝所采取的哪项改革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改革有何积极作用?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2023-09-16更新 | 1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畏强大,赏不私亲近。……期年(一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商君”使秦“兵革大强”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列举出“商君”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至少列举两项)

材料二:2018年11月15日至2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了太平洋上的巴布亚新几内亚、文莱和菲律宾三个国家,并出席了在巴新首都莫尔斯比港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26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同时还同建交太平洋岛国领导人进行了亲切会晤。这是一次友谊、合作、开放的越洋之旅,是“海上丝绸之路”向太平洋深处的延伸,是中国与亚太友好国家的又一次热情的拥抱。


(2)材料二中的“丝绸之路”在汉代有何作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一条丝绸之路的精神。

材料三:三国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以匈奴人灭西晋为序幕,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又一次南迁浪潮。东晋南朝时,新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开垦为农田。水稻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3)根据材料三,概括大批北方民众南迁的主要原因,你认为材料中的“大批北方民众纷纷南下渡江”与“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
2021-04-09更新 | 1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社会进步离不开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往往要依赖诸多因素的推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的使用,牛耕的推广,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出来,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奴隶主贵族仍旧拥有各种特权。新兴地主阶级随着经济实力越来越强,不断要求政治上的权利,与原来的保守顽固的奴隶主贵族的矛盾日益激化,纷纷要求进行社会变革,这样,各国先后出现了一系列的变法。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三   下图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流动示意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变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秦国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是哪一措施?由此,商鞅变法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改革?
(3)结合材料三分析,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我国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2024-02-18更新 | 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