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大一统的汉朝 >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 张骞通西域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06 题号:17362013
“丝绸之路”是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合作共赢之路。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引起了相关国家的强烈反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摘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截至20199月,中国已经与180个国家建交。


(1)材料一所示路线的开通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通过丝绸之路西汉与西方文明交往的代表国家是?
(2)材料二体现了丝绸之路的中西方的双向交流,你认为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作用?为加强对新疆的管理,西汉时期曾经设立什么机构进行有效管辖?
(3)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推行怎样的外交政策?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谈谈你的感想?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诗歌是历史的回响,时代的音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天马徕“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

—-《史记·乐书》

注:①公元前101年,汉军斩大宛王首,获汗血马来。武帝作西极天马歌。②徕.通“来”。③西极,即西域。

【示例】《短歌行》(节选)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情感语调:豪迈。

理由: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民不聊生,曹操深感只有唯才是举,迅速壮大实力。才能尽快结束战乱不已的局面,所以用豪迈的情感语调表达作者招揽人才的渴求和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

材料二   《丝绸之路》现代诗(节选)

一棵大树,根在长安。①枝繁叶茂,雄视天下数千年,联系着东方西方。一张名片,身为华夏,传奇着世界,中国丝绸多绵软。

西汉张赛,西行路上有遗篇。②滞留匈奴数十年,西行数十载,终唱凯歌还。一张大网啊,笼住东方西方。一个世界,万千种牵挂,同舟方可共济,换了人间。

—-摘编自穆海峰《丝绸之路》

(1)课堂上同学们齐声朗读《西极天马歌》,小历同学认为应用欢快舒缓的情感语调来朗读,小史同学则认为应用高亢激昂的情感语调。你认为应采用怎样的情感语调?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的西汉历史知识,说明理由。
(2)从材料二的诗词①②中,选出你感悟最深刻的一句诗词(写出序号即可),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你选择该句诗词的原因。
2024-05-23更新 | 8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判断

材料:

河南省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定顶门遗址、新安汉函谷关遗址、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
陕西省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张骞墓、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彬县大佛寺石窟
甘肃省玉门关遗址、悬泉置遗址、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镇阳城遗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克孜尔尕哈峰燧、克孜尔石窟、苏巴什佛寺遗址、北庭故城遗址

2014年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廓道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本项目全长5000公里,从长安洛阳到中亚的七河地区,涉及三个国家一共33个申遗点,其中中国是4个省共22个申遗点。


(1)依据材料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涂“A”;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涂“B”;材料没有涉及的,涂“C”。
①中国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申报点包括古代都城、宫殿群、佛教石窟寺。( )
②申报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三个国家,中国的申报点数量最多。( )
③东南亚国家全部参加了陆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申报。( )
④通过丝绸之路,西域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 )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西汉时哪一历史事件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为加强对西域地区的有效管辖,西汉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2020-02-17更新 | 66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人与事物之间,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在历史的学习中可以通过研究各种关系,理解历史、感悟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君臣关系】

材料一


材料二   弄权“有才”的雍正皇帝因这个天才式的发明,终于为清朝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君相争权”问题。

——重庆晚报张天野《雍正皇帝弄权“有才”为清朝解决君相争权》


(1)依据材料一指出从元朝到明朝丞相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雍正皇帝“天才式的发明”指的是什么?
【君民关系】

图一 《大泽乡起义》                                 图二 敦煌莫高窟壁画《雨中耕作图》
(2)图一、图二中的场景分别出现在哪个朝代?简要分析图中场景出现巨大反差的原因。
【家国关系】

人物一

他原是一名郎官,志在为国分优,面对朝廷的招募,他勇敢地出来应募,承担起这一艰巨的使命……在途中他们被匈奴抓住。在匈奴的威胁利诱面前,他威武不屈,“持汉节不失”。

人物二

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明王朝派他到东南沿海抗倭。他临危受命,南下浙江抗倭,多次击退倭寇的侵犯。“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就是他的诗句。

——均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人物一、人物二相关的历史事件。在处理家国关系上二人有什么共性的地方?
2022-05-04更新 | 18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