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改革变法 > 商鞅变法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 题号:17787749
某校七年级历史学习小组正开展“秦帝国兴亡史“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也来参加。
【秦之兴】

材料一:战国形势图


材料二: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1)材料一战国形势图中哪个国家后来实力大增?它实力增强主要与哪次变法有关?
(2)材料二中“秦王扫六合”,统一了全国,下表列出了秦巩固统一的一系列措施,请你完成它。
措施
经济统一___,统一度量衡
文化统一___
交通统一___和道路宽窄,开凿灵渠
军事北击匈奴,修筑___

【秦之衰亡】

材料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史记•陈涉世家》


(3)材料三所述是哪一事件直接导致秦最后灭亡?这事件有何重要意义?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耕织粟帛多的人复其身”;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人,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在战争中立有军功的,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授予田地房产;贵族没有军功,就没有爵位,不能享受特权。把乡、聚、邑合并为县,全国共设31个县,由国君直接派 官吏治理。

材料三:孝公用商君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商君”是指谁?是什么时期的人?
(2)“商君佐之”中的“之”指谁?
(3)概括材料二提及的主要措施。
(4)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三,你对商君的举措有何评价?
2021-02-22更新 | 8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今年10月31日闭幕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为特定的目的而制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系。中国古代曾创造出许多制度,制度创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就“中国古代制度”进行了探究,请帮忙完成以下探究问题:
(1)请将下列示意图中①②两处信息补充完整。

(2)下面《周初诸侯国分布示意图》体现西周哪一制度?这制度有何作用

(3)根据所学知识,秦孝公在位期间为加强对地方的管辖实行什么制度?
2021-03-17更新 | 1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于1921年,100年来,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不懈努力,取得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灿烂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以来,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发现的人类化石有:完整和比较完整的头盖骨6个,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的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层可达4米。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彩陶最早流行于河南西部、陕西关中地区、山西南部接壤的区域。到距今5300年左右,彩陶文化影响范围达到黄河上游和下游、长江上中下游和辽河流域。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诸侯都尊奉轩辕为天子,轩辕取代了神农氏,他就是黄帝。天下有不归顺的,黄帝就前去征讨他们,平定一个地方之后就离去,一路上劈山开道,从来没有在哪儿安居过。

——译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一《五帝本纪》

材料四:


材料五:

图4:刻有文字的甲骨

图5:商鞅铜方量

图6:帛书《老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北京人已经掌握了哪些生产生活技能?
(2)王国维先生提倡“二重证据法”,即“纸上之材料”与“地下之新材料”相互印证的研究方法。依据此研究方法,材料二、三告诉我们什么历史信息?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耒耜可能用于栽培哪种农作物?图3是出现于什么时期?其广泛应用,壮大了哪一阶级的力量?
(4)“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请你从材料五中,选一件文物对这句话进行说明。
2021-11-14更新 | 16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