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中华文化的勃兴 > 百家争鸣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16 题号:17897170
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繁荣的局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序号学派基本主张
1A“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2B“夫仁政,必自经界始”
3C“兼相爱,交相利”
4D以法治国
5兵家“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1)请根据表格中的基本主张分别写出ABCD对应的学派名称?
(2)材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标准……法家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谁?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法家思想的创始人是谁?他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3)我们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2020-04-13更新 | 26次组卷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是一些仍在闪光的思想,这是一些难以忘怀的情怀,这也是一场历时三百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场大辩论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让我们受益至今。

——易中天《先秦诸子》

材料二   孔子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还是大教育家,他开创了民间自由讲学的先河,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材料三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利诱。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这场“跨世纪大辩论”是指什么?阐述这场大辩论的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的核心思想及“自由讲学”的途径。我们还可以借鉴他的哪些教育智慧?
(3)据材料三,分析秦始皇“不要人民读书”和汉武帝“要人民只读一种书”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汉武帝的这一举措对儒家思想的发展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2023-12-20更新 | 14次组卷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与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他们转化成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民。

材料二   春秋时期,一些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做霸主,相互征战,齐、晋等国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任用贤人,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到了战国时期,魏、楚、秦等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改革。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垄断在贵族手中的文化教育逐步扩展。有些人创立学说,广招学生,大办私学,在思想、学术上形成了一个繁荣局面,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根据材料一,写出春秋时期“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逐渐强大的原因。
(3)材料三中的“繁荣局面”具体指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性特征。
2024-02-24更新 | 2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