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秦朝的兴衰 > 秦王扫六合和中央集权的建立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4 题号:17965560
秦汉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发展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是一位教师讲授秦朝历史时的板书设计。


材料二:这一措施既不用火烧,又不用活埋,却比活埋、火烧厉害十倍。他不像秦始皇那样,盲目地毁灭文化,而是利用权力把对专制统治者有利的文化抬举到一尊的地位,把于其不利的文化指为邪说而皆绝其道。这是汉武帝的高明之处。

——摘自尚斌《中国儒学发展史》

材料三:汉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使西北边陲加入了中国怀抱,加强了西域、中亚地区和中原的经济文化联系,使汉文化传到了西方,西方的文化也传到了中原;匈奴大部分的内徙和汉化,少部分羌人的归服和内徙,对形成多民族的国家有着重要的作用。

——摘自杨东晨《论秦汉王朝向西方开拓政策的成败与得失》


(1)根据材料一,说明该板书反映的是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项制度中的哪一举措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
(2)根据材料二,分别指出秦始皇“火烧”“活埋”与汉武帝“皆绝其道”“抬举到一尊”的措施,两者有何共同目的?
(3)材料三中,西汉“使西北边陲加入了中国怀抱”的标志是什么?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归纳秦汉时期的历史发展特征。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秦朝(前221-前207)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秦人的祖先大费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后裔,舜赐其嬴姓。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丰功伟绩的秦始皇,被后人誉为“千古一帝”。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游途中病死于沙丘,秘不发丧,在宦官赵高与丞相李斯的帮助下,秦始皇的第十八子胡亥即位。三年后,秦朝灭亡。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相应问题。


材料一:李白《古风》:“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


(1)材料一中“六合”原意是指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扫六合”意思是指秦陆续灭掉了东方六国,让天下归于一统。请问秦灭的六国是指哪六个国家?

材料二: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不设置诸侯王,就没办法镇守)。请立诸子,唯上幸许(请皇上分封各王子功臣到那些地方去镇守,希望皇上能够恩准)。”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去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2)阅读材料二回答,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的统一,秦始皇采纳了王绾的主张,还是李斯的主张?

材料三:贾谊《过秦论》:“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写出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的几个重要措施。

材料四:章碣《焚书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4)材料四中的“山东乱”指的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农民战争,其起义的两位领袖人物是谁?这场农民战争爆发的地点在哪里?
2020-06-22更新 | 16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图一反映了秦始皇确立了什么制度? 图二、三、四反映了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了那些措施?

材料二: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2/3以上交给国家。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被征发去打仗、服劳役的有二三百万,连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许多服役的人活活累死。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10多种,如腰斩、车裂等。犯罪的人,轻者罚作苦役,重者动辄处死。


(2)材料二中反映了秦朝什么社会现象?最后导致了什么事件的爆发?

材料三:《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使得秦人大喜,民心安定。后来刘邦在谈到为何能战胜项羽时说:张良、萧何和韩信都是人杰,我不如他们,但“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材料四: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史记·项羽本纪》


(3)项羽在那场战役中消灭了秦军主力?根据材料三、四归纳楚汉之争中刘邦最后胜出的原因?
2019-08-30更新 | 14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额服从天子的命夸”。

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荣止,今海内赖陛下种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一一《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元朝的行省制是后世“省制”的开端,在中国行政区划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材料四:唐朝三省六部制示意图

材料五:明朝中央机构的调整

(1)材料一中提到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根据材料二说明秦朝在地方上实行了,材料三地图所示四个地区中没有设置行省的是(只填序号)。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题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是如何处理皇权与相权矛盾的?其结果如何?

②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朝是如何处理皇权与相权矛盾的?其结果如何?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存在的两大矛盾演变的趋势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018-05-16更新 | 15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