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改革变法 > 商鞅变法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5 题号:180816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领域举措作用
政治“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
思想加强了思想控制
经济铸造②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军事巩固了汉王朝的边防

材料三:



(1)材料一是秦朝的疆域图,为秦增强实力、统一六国打下坚实基础的事件是什么?请写出秦朝的疆域范围。
(2)请补充完整材料二中的表格。
(3)请按顺序依次填上朝代名。
(4)从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最后到统一的隋朝,你得到了什么历史发展的启示?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因统治政策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等的差异,导致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1)据材料一回答,商鞅变法在农业领域采取了怎样的改革措施?对当时的秦国来说有何积极意义?

材料二   秦始皇和汉武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和儒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们还通过诸如……等措施来实现经济集中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请你分别写出一条秦始皇和汉武帝“实现经济集中化”的措施。

材料三   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陷入长期藩镇割据混战中,此时的南方保持了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方掀起了水利建设的高潮,水稻生产技术逐步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南方农业的发展,加速经济重心南移。

——摘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3)根据材料三,分析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材料四   清朝前期我国耕地面积变化图表:

年份耕地面积(顷)
1661年5493576
1685年6078430
1724年6837914
1766年7414495

(4)材料四中,从1661年到1766年,清朝的耕地面积有何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020-09-18更新 | 5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中国古代的经济

材料一   秦孝公锐意改革秦国落后的局面,任用商鞅变法。商鞅认为按照当时的土地赋税制度,秦国的实力尚不能满足与列国竞争的需要。为此,商鞅变法规定:废除秦国原来传统的土地制度,重新规划丈量土地,依照土地数量交纳赋税;官府奴隶可以凭借耕织的成绩恢复平民的身份,不从事农业生产而变穷的人则要被罚为官奴婢。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大通史·春秋战国卷》

材料二   宋室南渡以后,南宋政府不断劝谕农民广种春麦,或频下劝种麦的诏令,自东汉末年开始到南宋,南迁的北方人带着先进的耕作技术和工具来到南方,推动了农业发展,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唐朝时期,南方的教育水平开始有明显的提升,科举录取人数上,南方渐新超过北方。

——摘编自周方高、宋惠聪《略论宋代农业技术推广》

材料三   清朝前期商业发达,各地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成为地区贸易网络中心;同时,长途贸易和大宗贸易活动异常活跃,拥有雄厚商业资本的商帮,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

商业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国通过陆、海两条对外贸易渠道,引进了国外的优良马匹、植物新品种、香料等,而中国的瓷器、茶叶等也流行于亚、欧、非三洲。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和《经济与社会生活》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商鞅变法在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不得照抄原文)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古代人口南迁的作用。这一现象促使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商业发展的特点,并简要说明商贸兴盛的影响。
2024-04-15更新 | 2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商鞅方升……此外商鞅还规范了进位制度,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规定六尺为一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五十亩为一畦。

材料二东汉初年,刘秀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整顿吏治,合并郡县;释放奴婶,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材料三魏主下诏,“魏之先(祖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开始)也。宜改姓元氏”。“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一项重要措施?在此措施的基础上,商鞅又实行了哪些有利于国家富强和加强对地方管理的措施?
(2)材料二反映的治世局面历史上称为什么?具体表现是什么?
(3)材料三中“魏主”是谁?根据材料三指出他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4)上述改革留给我们什么启示?
2023-12-24更新 | 3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