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三国鼎立 > 三国鼎立的形成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9 题号:18175469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人口迁徙、民族交融、江南地区也得到开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示意图


材料二   东晋政府……给予南迁人民免除税役的权利。加上这一地区战争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江南经济迅速发展……

——摘编自《六朝的时代特征与六朝文化之形成》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示意图

材料三   “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陶,实行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完成下列要求:
(1)请分别写出材料一图中①和②政权(或王朝)的名称。
(2)依据材料二中的图示,指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两种情形;材料反映了江南经济出现了什么情况?结合所学说明图示与材料所示信息之间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孝文帝实行“汉化”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诗歌是时代的产物,能够反映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也蕴含了不少颇有价值的史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清经小雅北山》

材料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步出夏门行》

材料三: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共,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北朝民歌《木兰辞》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诗句反映了哪一个朝代开始实行的什么制度?该制度最初实行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这首诗中的“壮心”指的是什么?他实现了吗?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诗句中“可汗”“天子”称号的混用,表明当时社会出现了哪一历史发展趋势?木兰代父从军所体现出的品质,是哪一学派所倡导的?”昨夜见军粘,可汗大点兵“从侧面反映了北朝时怎样的社会状况?
(4)你还知道那些具体史料价值的诗歌?请试着写出其中一两句,并说明其蕴含的史料价值,
2023-02-22更新 | 11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南京被誉为“十朝都会”,以下历史时期均有政权在南京定都,南京见证了 中国古代历史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2017-06-08更新 | 5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经济的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刘秀勤于政事,“每旦视朝,日昃(下午二点左右)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夜半)乃寐”。在位期间,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为减少贫民卖身为奴婢,经常发救济粮,减少赋税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裁并郡县,精简官员。结果,裁并四百余县,官员十置其一。期间国势昌隆,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1)材料一介绍了刘秀的哪些为政之策?他统治期间出现的盛世局面是什么?

材料二   魏、蜀、吴三国的鼎立,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的统一。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2)依据材料二,归纳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积极影响。
(3)据所学知识,指出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并用一幅简图显示“魏、蜀、吴三国鼎立”的位置关系。

材料三   东晋政府在江南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徭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陈书·宣帝纪》),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4)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经济现象?根据材料三,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2022-01-21更新 | 3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