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改革变法 > 商鞅变法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7 题号:18255272
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一次改革?材料中“坏井田,开阡陌”指的是该改革的哪一错施?

材料二   “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2)为改变材料二中“田畴异亩”、“文字异形”的现象,秦始皇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各有什么作用?

材料三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史实?后来的汉武帝做出了哪些改进?

材料四   



(4)读图回答,西汉政府在E处设置了什么机构?这一机构的设立有何历史意义?
(5)学习了秦汉时期的历史,你有什么感悟?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三:



(1)材料一中的“商君”是谁?“教民耕战”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的“秦王扫六合”完成于哪一年?“秦王”是谁?他在中国历史上作出的最突出的功绩是什么?
(4)图一中结构图反映的是秦朝首创的哪一制度?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央政府设置了“三公”,其中分管行政的是哪一职位?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实行了哪一行政制度?
2019-11-11更新 | 42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改革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现象,它与历史的发展相始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宗室(国君家族)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列入本族名册)。”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由于日本有向伟大的中国文化借用某些东西的悠久传统,因而19世纪再同样地借用西方世界的东西时,发生的冲突较少,痛苦较小。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东西。现在,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摘自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材料一体现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叙述了日本学习东西方文明的哪两件大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改革创新的认识。
2022-05-28更新 | 85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礼记·大学》: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结合所学,解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由列强争霸演变为诸雄兼并,东周的另一个时代……即将到来。一方面,诸侯之间的战争将更加惨烈;另一方面,华夏文化的核心凝聚力已经牢不可破,战乱中的民众渴盼着重新统一。更重要的是,由于思想的开放,整个中国酝酿出一个千年不遇的……时代。

——《中国通史》

(1)材料中“东周的另一个时代……即将到来”指的是哪一时期?据材料分析战乱中的民众最重要的渴盼是什么?

材料二   于是以鞅为大良造……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头桶权衡丈尺……秦人富强,诸侯毕贺。

——《史记·商君列传》

(2)材料反映的这一变革对秦国有什么影响?

材料三   如图


(3)观察上图,秦始皇为适应民生需求,分别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

材料四   文帝重视农业,十三年下诏全免田租。景帝元年复收田租之半,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文帝时,丁男徭役减为"三年而一事",算赋也由每年百二十钱减为四十钱。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

(4)材料中汉初统治者的措施促使哪一治世局面的出现?

材料五   站稳人民立场,强化宗旨意识,坚守初心使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主题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习近平2023年4月10日至13日在广东考察时的讲话

(5)据材料回答,评判主题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是什么?综上所述,谈谈王朝兴替对你的启示。
2023-12-09更新 | 4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