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五四运动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1 题号:18324425
史实.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进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材料二: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列强在对华商品输出的同时,设立银行、兴修铁路、开矿工厂,进一步扩充在中国的经济势力。帝国主义还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材料三:“清政府于19世纪6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等多方面的活动。”

——《中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四:



图一:运动中的口号            图二:上海民众声援北京学生                  图三:获得返校学生受到欢迎
(1)史实来源于史料。材料一、二为两则史料,都涉及了中日签订的《马关条约》,‘这个条约规定一项什么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般从背景、内容、性质、特点.影响等角度分析史实,你认为材料一、二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分析史实的?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洋务运动”的性质。
(3)史实形成于节点。材料四中的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五四运动的重要节点。这场运动最先是从哪里开始的?简述三幅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间的因果关系。
(4)上述关于史实.史料的特征给我们学习历史提供了哪些启示?
【知识点】 五四运动解读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外交是智者的游戏,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1月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上,中国代表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二十一条”等要求,遭到操纵会议的英法、美等国的拒绝。会议无理决定把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益转交给日本。


(1)材料一中“决定把德国在山东提取的一切权益转交给日本”出自哪一条约?这一决定直接引发了近代中国哪一事件?

材料二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一份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以及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都使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2)在材料二中找出美国考虑改善与中国关系的两点原因? 中美何时正式建交?

材料三   近来,俄前特工“中毒”事件掀起英、俄外交风波。英方认为俄罗斯“极有可能与此事有关,要求给出解释。接着美欧等20多个国家3月26日宣布驱逐130多名俄罗斯外交人员,俄罗斯称将采取回应措施。……鉴于俄罗斯和西方之间关系日趋紧张,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对爆发新冷战发出警告。他3月29日在纽约对记者说,冷战时期的预防机制重新变得必要。


(3)二战后美苏曾经出现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写出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对苏联实施冷战的目的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决定国与国之间外交关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020-12-24更新 | 5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图片中的历史】

材料一   


【文献中的历史】

材料二   “尽管清末变法运动最终失败,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三   1912212日,宣统皇帝下诏退位(皇帝仅6岁,以皇太后名义下诏),诏曰:“前因民军起事,各省相应,九夏(全国)沸腾……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归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予(我)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钦此。”

【图表中的历史】

材料四

陈独秀1902年赴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留学
蔡元培11902年赴日本考察
1912年进入德国莱比锡大学
胡适1910年赴美国留学
李大钊1913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
鲁迅1902年留学日本

【漫画中的历史】

材料五   图漫画名为《工商学打倒曾陆章》,由沈伯尘先生于1919年所创作。



(1)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所示的企业分别是在什么口号的指导下创办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变法”运动是指什么?与洋务运动相比,这场运动在近代化探索的道路上有什么进步?
(3)根据材料三,指出“民军起事”指的是哪一次武装起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事件最大的历史功绩。
(4)材料四表格中的人物都是哪一思想文化运动的领袖?写出这次运动的口号。
(5)漫画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2022-04-18更新 | 4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任务一运用年代尺——梳理史实
(1)写出下列发生在1921、1927、1931年的历史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经济危机爆发   九一八事变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开始   五四运动   希特勒上台   红军长征

(2)简要说明年代尺上中外历史事件之间存在关联的一个例子。
任务二制作大事年表——归纳阶段特征
(3)填写下面表格

任务三识读文献,形成历史理解

材料一   1921—1925年苏联(苏俄)粮食产量变化表(1普特=16.38千克)

时间(年)192119231925
粮食产量(亿普特)23.1334.5544.24

材料二   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两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在这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共建成六千多个大型工矿企业,建立起飞机、汽车、拖拉机、电力、机器制造等部门,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超过法、英、德,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材料三   1925—1945年美国失业率


材料四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惟有牺牲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的胜利!

——蒋介石在庐山谈话会上讲话(1937年7月17日)


(4)①材料一种导致苏联(苏俄)粮食产量变化的相关政策有何特点?
②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两个五年计划对苏联的影响。
③材料三中美国失业率逐年上升最快的那一段时间段,为解决失业率问题,美国政府采取了怎样具体的措施?
④据材料四,中国面临着怎样的危机?是如何解决危机的?
⑤归纳美、苏两国政府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调整经济政策的共同点。
2020-03-16更新 | 5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