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动荡的春秋时期 > 春秋争霸 > 春秋争霸的评价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3 题号:1835892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春秋争霸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消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自秦统一后,中国就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有了进一步加强。西汉建立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虽然各族统治阶级之间存在矛盾或者有过战争,但在长期交往中,人民之间交触的趋势增长了,各族人民共同开发了祖国的边疆……

——《中国古代史》(第5   上册)

材料三   五胡内迁指匈奴、鲜卑、羯、氏、羌等生活在边疆的少数民族不断内迁。他们同汉族长期杂居,民族界限日益模糊。

——摘编自《中国史纲要》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春秋时期在怎样的过程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据材料概括春秋争霸的积极作用。
(2)结合所学,写出西汉的建立者,举一例“西汉建立后,各族统治阶级之间有过战争”的史实。据材料二,指出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体,并概括秦汉时期的历史特征。
(3)材料三中的“五胡内迁”发生在什么时期?氏族和羌族迁入哪里?据材料三,概述“五胡内迁”的影响。结合所学,指出此后与“五胡内迁”影响相同的改革。
(4)综上所述,从春秋时期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民族关系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国古代创造出许多制度,制度的创新也影响着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1)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制度?

材料二:见下图



(2)根据材料一指出该制度的分封对象写出图二对应横线处人物相应身份

材料三:“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3)分析材料三,该制度实施的目的是什么?这种制度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材料四: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就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五: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志举烽火,诸侯悉至……

——《史记·周本纪》


(4)根据材料四、五,概括诸侯对周天子承担哪些义务?又从周天子那里得到什么权利?(各写一项即可)
(5)这种制度在什么时期开始逐步瓦解? 取而代之的出现了什么局面?
(6)诸侯争霸有什么积极的影响?(答出一点即可)
2021-10-18更新 | 3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材料: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

材料二: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的是什么制度?当时具备什么品质的人才能被推选为部落首领?
(2)材料二中“夏传子,家天下”是什么事件?此后材料一的制度被哪种制度取代?

材料三:如下图


——人教版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上


(3)材料三反映西周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周天子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制度?

材料四:该制度通过血缘关系,把政权与族权紧密结合,加强了周王室与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对于维护以周王为首的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控制以黄河流域为主的广大地区是一种有效的统治方式;同时,密切了西周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说一说此制度的作用。

材料五:西周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但由于当时的社会经济落后和经济政治的发展不平衡,交通不便,诸侯国与王室之间又相距太远,彼此的政治、经济联系日渐减少。因此,分封制下的统一只是一种松散的统一,日后必然逐渐导致割据状态的出现。


(5)材料五中割据状态的出现指的是春秋时期出现的什么现象?
2022-12-07更新 | 2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以“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变动”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图片·了解经济发展】

材料一   江堰之所以与众不同,在于其善于利用地势、水势,采取无坝分水,实现自动分流、自动排沙、自动灌溉。这一切说明都江堰工程充分顺应和利用了水的自然特性,实现了人水和谐。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摘编自邹礼洪《古都江堰“以水治水”的技术成就》



【史料·解读政治动荡】

材料二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一方诸侯之长)。

——摘自司马迁《史记·周本纪》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近……

——摘自刘向《战国策·秦策一》


【地图·阐释战争影响】

材料三

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摘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图1战国形势图

【名言·感受思想解放】

材料四



图2 老子像

春秋战国时期,垄断在贵族手中的文化教育逐步扩展。有些人创立学说,广招学生,大办私学,在思想、学术上形成了一个繁荣局面,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图A和图B反映了春秋时期农业领域的哪一现象?根据材料一,概括都江堰“之所以与众不同”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则史料分别反映了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什么样的政治状况?
(3)根据材料三,分析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有何利弊?观察图1,列举一场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战役。
(4)指出图2人物在政治上的主张。根据材料四,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繁荣局面”对后世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特征。
2023-12-07更新 | 4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