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中华文化的勃兴 > 百家争鸣 > 孔子
题型:辨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6 题号:18366557
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思想的解放能推动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思想的自由竞放】

材料一:春秋战国间学派繁茁,……其实卓然自树壁垒者,儒墨道法四家而已。

——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

【思想的一枝独秀】

材料二:臣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思想的批判继承】

材料三: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结合所学,材料一中战国时期“学派繁茁”的局面是什么?分别列举梁启超中所说“儒墨道法”四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各一人。
(2)材料二中的“臣”是谁?他提了什么建议,用准确的词句概括这个建议。
(3)材料三说明习主席号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是什么?如今我国的治国理念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这两个治国理念分别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哪两位思想家?

相似题推荐

辨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材料二   从武帝时期开始,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染儒风,最终都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正是在儒学的传播过程中,儒家传统的“大一统”民族观日渐在人们头脑中生根,并逐渐发展成为各族人民普遍接受和认可的政治理念,它不仅直接推动着汉民族这个民族实体向前发展,而且也直接推动着中国古代各民族朝着中华民族这个民族实体向前发展。

——李克建《西汉儒学改造对中华民族民族观的影响》

材料三   在君主和国家权力的干预下,后世儒学逐渐丧失了原典儒学民主性的一面,以及早期儒者的浩然正大之气。……早期儒学的禅让主张和“革命”思想,主张权力授贤不授子、臣民有反抗暴君的权力等,这些思想或被淡化遮蔽或被阉割。

——白华《汉代儒学官学化的动力及其影响》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位著名思想家的什么政治主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的“从武帝时期开始,中华大地……无不染儒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儒学传播的历史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后世儒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明朝为例,说明早期儒学“革命”思想遭到了阉割。
2019-05-17更新 | 52次组卷
辨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进入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探儒学之风】

材料一:



(1)请将关于孔子的知识卡片内容补充完整。

材料二:教育部就11位全国政协委员提出的“关于以孔子诞辰日为‘中华教师节’的提案”作出积极答复,提案……具有积极意义。


(2)请写出以孔子诞辰日作为“中华教师节”的理由。

材料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材料中孔子的这些言论告诉我们哪些学习的道理?
【看百家争鸣】

材料四:春秋战国时期动乱频繁,各国纷纷变革,许多人对变革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出现了诸子百家;教育的兴起,造就了大批具有丰富知识和阅历的文士,稷下学宫就是当时的学术交流中心。


(4)依据材料四说明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
(5)历史活动课上,四位同学在表演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论治国的短剧时,说了下列台词,请在横线上写出这四句台词的代表人物以及学派。
“民贵君轻,仁政于民”——
“精神自由,顺其自然”——
“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访校园生活】

材料五:某中学是一所新建成的美丽校园,可是,总有一些同学不能自觉保护这美好的校园环境,例如,校园里原来洁白的墙壁已印有脚印、球印;光洁的地板粘上了口香糖。


(6)请你选择儒家或法家的思想观点来加以处理。
2019-11-03更新 | 27次组卷
辨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1人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核心思想。

(2)战国时的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他又进一步提出了什么主张?

材料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2届执行局会议9月29日正式批准设立“孔子教育奖”,奖励在教育、文化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各国政要和专家。

(3)材料二中出现的“孔子教育奖”,是弘扬孔子在打破教育不均衡上的杰出贡献。指出孔子体现“均衡教育”的教育举措。

材料三: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的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

(4)材料三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材料四: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请你参与泉州某学校举行的如下活动:

(5)请用史实说明泉州学生到“文庙”“拜孔子、领红蛋”的理由。

2018-01-12更新 | 4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