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中华文化的勃兴 > 百家争鸣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4 题号:18404078

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承载着生生不息的民族力量和自信,同学们以“文明之光”为主题进行了项目研究,搜集了以下资料,请你完成相关探究任务。

小组一:【历史承载】

材料一: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



(1)结合所学,分别说明上述两项与文字相关的文物的历史价值。

小组二:【哲思一脉】

材料二: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民为责,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③“兼相爱,交相利”

——墨子

④“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韩非子


(2)阅读同学们搜集的古代思想家们的名言,任选其中两位,分别概括他们的主张。
(3)上述思想家中,属于儒家学派的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到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该局面的产生带来什么影响?

小组三:【      ?         

小组三的同学们搜集到了下面这些图片,请你帮他们做好整理工作。

材料三:



(4)写出材料三图示相关成就中出现时间最早的一项的名称.
(5)请选取上述图片中的两幅,做简要图片说明,并提炼一个恰当的主题。
主题图片代号简要说明

材料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存续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所蕴含的智慧、理念、气度、神韵,涵养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与自豪……中华文化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


(6)联系现实,中华文化以“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你认为应该怎样增强文化自信?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战国时期)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和道家等所做的都是致力于如何达到太平治世的,只是他们所遵循依从的学说不是一个路子,有的显明,有的不显明罢了。儒家学说广博但殊少抓住要领,花费了气力却很少功效,因此该学派的主张难以完全遵从;然而它所序列君臣父子之礼,夫妇长幼之别则是不可改变的。墨家俭啬而难以依遵,因此该派的主张不能全部遵循,但它关于强本节用的主张,则是不可废弃的。法家主张严刑峻法却刻薄寡恩,但它辨正君臣上下名分的主张,则是不可更改的。道家使人精神专一,行动合乎无形之“道”,使万物丰足。道家之术是依据阴阳家关于四时运行顺序之说,吸收儒墨两家之长,撮取名、法两家之精要,随着时势的发展而发展,顺应事物的变化,树立良好风俗,应用于人事,无不适宜,意旨简约扼要而容易掌握,用力少而功效多

——节选自司马谈《论六家要旨》

材料二   学者1:虽然连年战争,但“民为贵,君为轻”,统治者应该以“仁政”治理天下。学者2:先生此言差矣。我们应该互相关爱,反对不义战争。学者3:君主治理国家,不应空谈仁义,应该进行改革,实行法治。学者4:你们说的都不对,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如果像在陆地上行船,水中驾车一样治理国家,怎么能行呢?

材料三   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 40 多年。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他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为政以德”。


(1)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写正确;违背了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写错误;是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写未涉及。
①战国时期,出现了很多学派,各自有鲜明的观点,自成一家。
②道家强调以法治国,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以使臣民慑服。
③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仁”。
(2)战国时期呈现出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什么?
(3)材料二上述是四位学者的观点,请任选两位学者所代表学派,并简述他们的主要思想?
(4)材料三中的他是谁?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请列出一条与“他”有关的教育方面主张。
(5)假如你是战国时期的诸侯王,你会如何治理国家?请简述
2023-11-03更新 | 1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时期铁器与牛耕技术的发明与推广,使得大量荒地被开垦,极大增加了耕地面积。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与工商业发展,社会逐渐允许土地私有合法化。地方经济的发展,促使诸侯国势力不断扩大……

——吴布林《经济史中农业技术发展与社会变迁之间的联系》

材料二: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31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译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春秋战国)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争鸣辩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为丰富珍贵的思想宝库。

——摘自《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简述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局面。
(4)结合以上材料,归纳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2022-12-06更新 | 5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材料一   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辉煌的时代,先秦诸子百家的论道与成就,就是那个时代智慧的结晶。这是一场历史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它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留下凝聚民心的价值体系,至今仍然受益。

——摘编自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材料二   都江堰是中国水利史上与传统科技的缩影与典范。都江堰建成后,不断改善成都平原的生态环境,扩大灌溉效益,它把各组成部分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用自然规律巧妙控制和调动起来,为我们所用。它追求人与自然的一体、协调,体现出一种和谐的美学价值并最终成为重要的旅游胜地。都江堰,架起了连接古今科技文化智慧和绿色发展理念的桥梁,充分反映出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先进性和可持续性。

——摘编自李可可《从都江堰看水利如何重拾古代智慧》


(1)根据材料一,简述“跨世纪大辩论”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功能。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2022-11-17更新 | 4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