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失误 > 大跃进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6 题号:1886577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621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二:从那时起,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它各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

——中共报告

材料三:1984年,邓小平在谈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时说:“农村这一套不能完全搬到城市,因为城市比农村复杂的多,城市改革是走一步看一步,有不妥的地方,改过来就是。”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在“总路线”的指引下,我国在社会主义探索道路上出现那些重大失误?
(2)材料二中“历史性的变化”的起点是什么?在农村改革中实行了什么政策?这种政策有什么优点?
(3)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产生了什么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从上述材料中得到什么感悟?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中国成立初期,在经济建设领域失误与成就并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创造的历史第一


1955年,新中国第一套6000千瓦火力发电机组在上海组装成功
1960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
1956年,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
1956年,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1)材料一中工业成就的取得,与我国政府的哪一项举措有关?这一举措在交通领域取得了什么成就?

材料二       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的99%,私营商业的82.2%,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历史影响?

材料三



(3)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哪些失误?你如何认识这些失误?
(4)通过以上材料的学习,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2022-07-22更新 | 58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材料二 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材料三 如下图,漫画中的诗句是“中国好比巨龙,美国好比臭虫,巨龙一日千里,臭虫爬也爬不动”。



(1)材料一反映出当时我国怎样的工业状况?为此我国实施了什么规划?这一规划的实施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所述的路线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总路线及之后开展的运动反映了当时党和人民群众怎样的愿望?
(3)说出材料三中漫画涉及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事件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4)综上所述,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2019-09-20更新 | 273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一五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在工业发展中,中央还提出了“沿海地区的工业一般不扩建和不新建”的方针,对内地的基本建设投资在投资总额中比重不断上升;在引进苏联技术的基础上开始对自己的科研体系和技术人才的培养。

——摘编自郑有贵《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一五计划”完成的意义。

材料二   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在我国的国民收入中,国营经济占32.2%,合作社经济占53.4%,公私合营经济占7.3%,三者合计,公有制经济占92.9%。

——摘编自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大改造的结果。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的图片,分别指出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存在的严重失误。从中我们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2020-08-18更新 | 7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