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秦朝的兴衰 > 秦王扫六合和中央集权的建立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92 题号:18871887
政治制度要适应国情并与时俱进。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内容简表(部分)

中央

地方

选官

皇帝制度(秦至清)
三公九卿制(秦汉)
三省六部制(隋唐)
中书省(元)
设内阁(明)
设军机处(清)
郡县制(秦汉)
行省制(元明清)
察举制(汉)
九品中正制(魏晋)
科举制(隋至清晚期)

在中国古代的官僚体制中,最富有特色的是官吏的选拔与管理制度……不但保证了封建国家对社会的有效治理,而且开创了官民之间的上下通道,对于保证古代社会的稳定具有特殊意义。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说秦朝在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历程中的地位。说明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及科举制的作用。

材料二



16世纪伊丽莎白一世主持会议

英格兰曾在1215年颁布《大宪章》,维护教俗贵族的特权,规定没有经过协商,国王无权征税,逐渐确立了“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13世纪末,英格兰基本确立议会制度。

1689年起,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等一系列法律文件,进一步限制王权。随着内阁制度的逐步确立,进一步完善了君主立宪制。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英国的政治传统。并说出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途径。

材料三


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各地选出1226名代表,其中包括177名少数民族代表,147名妇女代表。这些代表齐聚北京中南海参加会议,共商国事。

——《人民日报》(19549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深刻总结近代以后中国政治生活惨痛教训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中国社会一百多年激越变革、激荡发展的历史结果,是中国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运的必然选择。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填出图示中空缺的法律文件名称。从历史视角分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第一个大一统时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众多方面颇多创建,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在平定六国的基础上,对周边地区施行政治控制,不仅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摘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度量衡制度是非常混乱的,各国度量衡的长短、大小、轻重不同,单位不同,进位也不同,计量单位很不一致。例如量,秦国以升、斗、桶(斛)为单位,齐国以升、豆、区、釜、钟为单位。又如衡的斤以下单位,秦国有两和铢,楚和魏则有锊(锾),魏国又有大于斤的镒。……度量衡的诸多不同严重桎梏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佟洵、王云松主编(国家宝藏》

材料三 中国历经沧桑,民族认同始终如一,而且越是历经磨难、遭遇坎坷,越是增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自我意识和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形成这一鲜明特性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下令李斯等人进行文字的整理和统一工作,实现了“书同文”。……汉代儒者继承先秦儒家“大一统”思想,重视揭示《春秋》中有关“大一统”的微言大义……董仲舒宣扬“大一统”为“天地之常经”,汉武帝采纳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在大一统社会政治环境下,司马迁撰著的《史记》,不但重视反映大一统政治格局的历史,而且对于汉朝的“海内一统”和国家强盛给予热情颂扬。

——摘编自黄朴民《“大一统”原则规范下的秦汉政治与文化》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统一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推行的制度。概括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描述的现象是怎样结束的。这一变化对人民生活有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分析“大一统”思想的影响。秦汉统治者是如何体现“大一统”的时代精神的?用材料三中的信息加以说明。
2022-01-22更新 | 92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而建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有关制度的问题: 

材料一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史记·五帝本纪》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制度?    

材料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2)材料二中 “天下为家”的局面开始的标志着是什么?  

材料三材料A 下图是在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hé)”,里面的铭文记载说:周成王封克做匽(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匽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 


材料B 《史记》记载:“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


(3)材料A和材料B中提及到的制度是什么?材料A和材料B都是研究西周制度的史料,但史料类型不同,其中:属于一手史料的是_____,属于二手史料的是______。

材料四:(李斯说)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人);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4)依据材料四,概括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原因。结合所学,写出秦朝推行郡县制的影响。
(5)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远古、夏商周和秦朝时期国家制度不断变化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2020-11-23更新 | 123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物事件
秦始皇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李斯统一文字为①
蒙恬北击匈奴
主父偃“推恩令”
董仲舒“②”
汉武帝盐铁专营
(1)请你在①②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2)阅读以上材料,从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确定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字数150字左右)
2022-12-31更新 | 5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