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 北宋的建立与统治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1 题号:18906128
时代赋予责任,青年自觉担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王安石的成长过程中,“求学,当力追圣贤;为官,敢当天下事”是他毕生追求的人生境界。登第入仕后,纵论天下大事和时政的利弊,提出改革的设想,以求“国家太平”之治,这正是他早年欲为社稷担当情怀的自然逻辑。

——摘编自杨永亮《王安石早年的儒家政治理想》

材料二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光荣啊!中国共青团!母亲用共产主义为我们命名,我们开创新的世界。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

材料三   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身处恶劣而残酷的战场环境,抛头颅、洒热血。他们说:“我们的身后就是祖国,为了祖国人民的和平,我们不能后退一步!”这种血性令敌人胆寒,让天地动容!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并列举两项变法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并对“‘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进行解读。
(3)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请结合材料进行解读。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所谓宋代的中央集权,是军权集中,财权集中,而地方则日趋贫弱。地方贫弱,所以金兵内扰,只中央首都(汴京)一失,全国瓦解,更难抵抗。唐代安史之乱,其军力并不比金人弱,唐两京俱失,可是州郡财富雄厚,每一城池,都存有几年的米,军装武器都有储积,所以到处可以各自为战,还是有办法。宋代则把财富兵力都集中到中央,不留一点在地方上,所以中央一失败,全国土崩瓦解,再也没办法。宋太宗还通过扩大科举考试的录取名额,以满足用文官取代武将当地方官的需要。在他统治的二十多年内,科举考试登第的有近万人。

——吴泰《中国历史大讲堂:宋朝史话》


(1)材料中“所谓宋代的中央集权,是军权集中”,宋太祖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后来形成了一种怎样的国策?
(2)材料中“所谓宋代的中央集权”也是“财权集中”,宋太祖为此又是如何做的?
(3)依据材料分析,为何宋代“只中央首都(汴京)一失,全国瓦解,更难抵抗”,而唐代则不然?
2022-04-17更新 | 9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高潮时期。也是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基于此。全班历史兴趣小组做了以下探究。
探究一:宋元民族融合的情况
(1)元朝统一全国前。我国北方曾经出现过辽、西夏、金三个主要的少数民族政权。与之相关的少数民族分别是?
(2)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政权之间关系怎样?你如何看待这种关系?
探究二:宋元科技文化发展状况
(3)北宋时期印刷术较以前有了重大突破,做出此重大贡献的人物是谁?印刷术的发明对社会发展、历史进程有什么重要意义?
(4)元朝的戏剧空前发达,你印象最深的戏剧作品是什么
探究三:宋元民族融合和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
(5)你认为宋元时期,我国古代民族融合出现高潮,科技文化发展到高峰的原因有哪些?
2019-07-23更新 | 3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贞观初年,太宗签署了征兵18岁以下身强力壮者的敕文,但文件到门下省。魏征不同意,退回中书。又经御画,中书省再发,魏征还是坚持已见。

材料二   《宋史·职官志》记载:"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即签字署名)施行。”

材料三   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唐朝的管理制度并概括它的作用。
(2)材料二中可以“与守臣通签书”的官员是谁?有什么目的和职权?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元朝行省的主要职能及其设置的积极影响。
2023-08-20更新 | 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